1睡眠相关性癫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莉睡眠相关性癫痫是指于睡眠期发作或易发作的癫痫,其发作存在昼夜生物节律性,且与睡眠关系密切。这一类癫痫从19世纪末就被关注并引起广泛兴趣。一睡眠的生理机制正常睡眠周期分为二种相互交替的不同睡眠时相: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根据NREM睡眠程度,从浅到深进一步可分为I、Ⅱ、Ⅲ、Ⅳ(S1-4)4期,其中第Ⅲ、Ⅳ期睡眠又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REM睡眠又称为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睡眠过程是由NREM睡眠进入REM睡眠,之后2种睡眠状态交替进行直到觉醒。觉醒可发生于REM或NREM睡眠的任何一个时期。第1次进入睡眠时的NREM睡眠以典型的I-Ⅳ期次序转变,然后以相反的次序即Ⅳ-I期而进入第1个REM睡眠;一个正常的夜间睡眠有4-6次这样的交替周期,REM睡眠时间逐渐增加,而REM睡眠间的相隔时间则逐渐缩短。正常睡眠中,NREM睡眠占75%-80%,REM睡眠占20%-25%,其中NREM睡眠I期占5%-10%、lI期约占50%和Ⅲ、Ⅳ期各占20%。总的NREM睡眠I、Ⅱ期时间随年龄增大而延长,而Ⅲ、Ⅳ期主要发生于睡眠过程的前1/3,儿童有较多的Ⅲ、Ⅳ期。二睡眠对痫性发作和痫样放电的影响睡眠是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或引起临床癫痫发作的重要激活因素。在癫痫群体中,约25%的癫痫患者仅在睡眠中发作,另有约35%的患者在清醒及睡眠时均有发作,所以约60%的癫痫患者的发作与睡眠相关。癫痫发作好发于NREM睡眠期,尤其多见于NREM睡眠I、Ⅱ期。2Herman等通过视频脑电图对133例癫痫患者613次发作进行研究,发现43%的患者在睡眠中发作,其中约23%发生于NREM睡眠I期,68%发生于NREM睡眠Ⅱ期,11%发生于NREM睡眠Ⅲ、Ⅳ期,而在REM睡眠期未见发作。睡眠不仅促进癫痫发作,且增加发作间期痫样放电频率,而这种影响与睡眠时相有明显的相关性,浅的NREM睡眠可促进癫痫发作,深的NREM睡眠激活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以上的研究表明睡眠对癫痫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生理学研究表明,源于丘脑皮质的传人冲动介导大脑皮质弥散性同步化,而神经元的同步化和过度兴奋是将癫痫发作间(interictal)状态转化为发作(ictal)状态的主要因素。脑同步化机制在NREM睡眠期占主导作用,因而痫性活动易在此期被活化并产生泛化。尤其对全面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脑的非同步化机制在REM睡眠期及觉醒期占主导地位,故对痫性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但皮质的同步化并不是NREM期引起脑电变化的唯一原因,丘脑对皮质神经元过度活动的应答反应也影响了睡眠纺锤波对癫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在儿童癫痫中,睡眠期癫痫活动主要受睡眠纺锤波诱发机制的调节而在成人部分性癫痫中,则主要为睡眠期0.5-4.0Hz的δ波活动的调节作用,当皮质神经元过度兴奋时,通过γ-氨基丁酸受体的介导作用,使得睡眠纺锤波和类似于睡眠纺锤波的丘脑皮质应答转变为双侧同步化棘波发放。其实,对于睡眠期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机制远非如此,参与昼夜节律维持的单胺类和胆碱能递质、NREM期维持神经元超极化状态的离子通道(如钾离子)、在睡眠昼夜节律中产生的肽类物质等是否在睡眠期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机制中产生作用也值得我们思考,为进一步阐明机制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3睡眠还影响发作形式的转变和棘波的分布。颞叶癫痫尽管较少发生于夜间,但在睡眠时较清醒时更易继发全面性发作。而额叶癫痫更倾向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却很少出现继发全面性发作。在NREM期可能出现癫痫灶对侧局灶性放电,且易于继发全身化;相反的,在REM期棘波变得更局限,有一个最明确的定位。Sammaritano报道在清醒脑电为双颞棘慢波发放的部分患者,在REM期的棘波灶为一侧性,发现提示了REM期的脑电较NREM期具有更准确的定位。三睡眠相关的癫痫综合征复习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癫痫病人出现纯粹睡眠期发作或主要睡眠期发作的比例在7.5%-45%,这个分布较宽的数据提示可能在不同的癫痫综合征出现睡眠相关性痫性发作的几率不同,可能存在某种或某几种癫痫综合征更倾向于出现睡眠相关的痫性发作。3.1颞叶癫痫颞叶癫痫可为单纯部分性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时继发全面性发作。其常见原因为特发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