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肿大及脾切除术护理脾肿大及脾切除术护理ICU5ICU5月护理查房知识点月护理查房知识点ICU5ICU5月护理查房知识点月护理查房知识点•1、脾脏解剖、生理功能•2、脾肿大定义及常见病因•3、脾切除术后护理•4、复习ICU镇静评分•5、呼吸功能评估脾脏位置脾脏位置•脾脏位于左季肋部深处,膈面被第9~11肋遮盖,其长轴平行于第10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质软且脆。正常人脾的体积约为12-14cm×7-10cm×3-4cm,脾重100g~250g,并依个体情况、病理状态而各异。脾脏毗邻脾脏毗邻•脾脏毗邻胃、胰尾、左肾和左肾上腺、结肠脾曲、膈等重要结构,并形成相互联接的韧带:与胃大弯间形成脾胃韧带,与左肾间形成脾肾韧带,与横膈间形成脾膈韧带,与结肠脾曲构成脾结肠韧带。脾脏的血供脾脏的血供•脾脏是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的高度血管化器官,脾内和脾周的血管解剖具有各自的特点。脾脏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系统,即脾蒂的主干血管和脾周韧带内的侧支血管,具有各自重要的解剖学意义。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免疫功能:•表现在其对血液有滤过作用,含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K细胞、LA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产生Tuftsin因子、调理素(opsonin)、补体、备解素(properdin)、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等免疫活性因子,具有抗感染及抗肿瘤免疫等重要功能。•生理功能生理功能•2、造血和储血、滤血及毁血:•脾脏造血始于胎龄12周时,可持续至出生,其后脾脏失去造血能力。严重贫血、某些类型白血病和传染病及某些破坏血细胞的药物中毒时,脾内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约为骨髓的1/10,可发挥造血功能。脾脏通过血窦发挥储血作用,剧烈运动、失血或情绪激动时,脾窦内血液即可进入循环。脾脏血流量可达150~250ml/min,占心输出量的4%~5%。脾窦壁上的滤孔可滤除细菌、缺损或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细胞碎片。脾脏清除血液中衰老红细胞的能力强于肝脏、淋巴结、肺、骨髓等。生理功能生理功能•3、参与内分泌调节功能:•人脾脏中有神经内分泌细胞。正常的脾脏能分泌激素,具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受体,广泛参与内分泌调节。•4、其它功能:•脾脏具有产生Ⅷ因子功能,临床上可据此采用同种脾移植和脾细胞输注治疗甲型血友病。•脾脏肿大的病因很多,按发生机制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五类:((一一))感染性疾病所致脾脏肿大:感染性疾病所致脾脏肿大:•因病原体刺激,引起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导致脾脏充血而肿大。伴脾脏肿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等。伴脾肿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病、梅毒、真菌感染及血吸虫病等。直接侵犯脾脏的感染,如脾脓肿,脾结核性肉芽肿等。(二)充血性脾脏肿大:(二)充血性脾脏肿大:•因脾脏静脉压力增高,脾脏血液回流受阻、淤血,而导致体积增大。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及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充血性脾肿大,常伴腹水。由于红髓内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小梁增厚,脾索增宽,故充血性脾大易伴有脾功能亢进。CT除了发现脾增大外,还能发现肝脏呈结节状改变、尾叶增大、腹水、胃底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和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血管。((三)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脾脏肿大:三)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脾脏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白塞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使脾脏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而出现脾大。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白细胞减少及脾肿大的特殊类型,患者在关节症状出现数月到数十年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感染,脾脏肿大为中至重度。(四)血液病所致脾脏肿大:按发生机理可分为:(四)血液病所致脾脏肿大:按发生机理可分为:•1、红细胞在脾内破坏增加:贫血、黄疸伴脾大,是慢性溶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病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2、脾脏髓样化生:•3、血液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各类实体瘤很少转移到脾脏,但各类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