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销售订单结算——系统实现及操作目录3.1.3结果分析的分配的区别............................................................................................销售开票.............................................................................................................................1、两种业务场景1.1无差异模式A公司产品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各个部门的业务及其在SAP系统中的实现采取下列方式:1、采购部门(MM模块):按销售订单进行采购;在创建采购订单时,输入相对应的销售订单,采购收货完毕,原材料成本不经过生产订单,直接进入销售订单。2、生产部门(PP模块):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创建生产订单时,输入相对应的销售订单,报工到生产订单,如果SAP后台配置中,“需求层”中科目分配所对应的“评估”为空(即:不进行库存评估)的话,生产订单收货时就不会有会计凭证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订单的结算规则为SDI(销售订单),在生产订单结算时将作业价格结算至销售订单。3、销售部门(SD模块):根据客户需求建立销售订单,生产收货之后,需要重新在销售订单上做可行性分析,产生可交货的计划行,再进行发货过账。如果SAP后台配置中,“需求层”中科目分配所对应的“评估”为空(即:不进行库存评估),发货过账时不会产生会计凭证。4、财务部门(FI/CO模块):采取先结算生产订单(将生产订单结算至销售订单),再结算销售订单(计算在制品,结算销售成本)的方式进行结算。1.2有差异模式B公司产品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各个部门的业务及其在SAP系统中的实现采取下列方式:1、采购部门:一般采购;2、生产部门:按单生产,生产订单收货时有会计凭证产生,生产成本转出到产成品;3、销售部门:销售订单发货过账时有会计凭证产生,产成品成本结转至销售成本;4、财务部门:按销售订单结算,先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结算的接收方为物料,再结算销售订单。2、无差异模式2.1系统实现这里只讲CO模块的后台配置。相关配置当缺省对象类型选择“SDI”时,生产订单的结算接收方为销售订单,生产成本要求结算至销售成本,所以,“实际成本/销售成本”应该选择“将被全部结算”;缺省值中的“分配结构”;右边有效接收方中的“物料”和“销售订单”都必须为“可选结算”。注意:如在生产订单结算参数文件中不定义分配结构,在创建销售订单时,会出现以下错误信息:定义分配结构中的成本要素的结构(即: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定义发送方要发送的初级成本要素的区间范围:定义发送方要发送的次级成本要素的区间范围:定义初级成本要素中的接收方:定义次级成本要素中分摊用成本要素:定义结算凭证的编号范围2.1.2销售订单成本控制的相关配置按销售订单结算时,在这里我们使用科目分配类别E。消耗记账“E”决定了按销售订单进行结算。(SPRO>销售和分销>基本功能>科目分配/成本>维护成本/科目分配的需求类别中的科目分配类别和评估)在这里,将科目分配类别、销售订单的结算参数文件、以及销售订单的结果分析码分配给需求层“040”。左边的“成本核算”部分确定了销售凭证(报价单和销售订单)成本估算时所选的变式;右边的“科目分配”则确定了按销售订单结算时的一些重要参数。其中,“科目分配类别”中讲过,这里不再赘述。“评估”决定了是否对库存进行评估,见下图所示:“评估”为空,确定了生产订单的结算接收方为销售订单,对生产订单收货和销售订单外向交货过账时都不会产生会计凭证,生产订单不能计算差异和在制品。将需求层“040”分配给需求类别“KE”。将需求类型分配给销售订单的行项目类别。5定义策略组将需求类别“KE”分配给已经定义好的策略组“20”。为按单生产物料定义专门的行项目。将物料与行项目关联。9项目类别分配将上面定义的行项目类别和物料的项目类别分配给销售订单类型。2.1.3销售订单结果分析的相关配置注意:1.“传送至财务会计”,这个选项决定了最终的结算是否能产生会计凭证,对“传送至财务会计”打勾,最终结算才能产生会计凭证。但必须在定义好“财务会计的记账规则”之后才能对此选项打勾。2.在计算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