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悠悠》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韵悠悠》。一、说教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不仅适合吟诵,还易于传唱。教材第五单元就安排了《诗韵悠悠》这一内容,以“古诗”为载体,诵诗、吟诗、唱诗、“画”诗,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对唐诗、乐府的热爱与理解。本课时,我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欣赏歌曲《读唐诗》、学唱歌曲《游子吟》。《读唐诗》这首歌词曲俱优,堪称精品。歌词分为两段,第一段写“美”,第二段写情。歌曲吸纳了古典题材音乐中某些元素,带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同时在配器上又加入了时尚的元素,做到了古典韵味和现代感的有机融合,显得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易学易唱。《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著名诗作。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的道理,用心用情编写了这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之歌”。歌曲旋律与古诗词的神韵相契合,更能让孩子们情意饱满地由心底唱出那种纯真、朴实的母子之情,体悟原诗的意境。二、说学情三年级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基本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但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仍不是很感兴趣,对声音的控制与表现能力还不够,因此在学习中,应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通过聆听欣赏,了解歌曲《读唐诗》清新自然的演唱风格及童声合唱的演唱形式。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通过学唱歌曲《游子吟》,感受歌曲饱含的浓浓母爱之情,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孝敬父母。3.在吟、诵、唱、演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古诗的意境,感受浓郁的诗情画意,并学会用音乐的方式,领悟与表现对唐诗、乐府的热爱与理解。4.在古诗诵唱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学难点:歌曲中波音的演唱方法。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借助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欣赏——创编”等一系列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节课,学生将通过感受与欣赏、体验与表现、创编与表演等方法,在吟、诵、唱、演等学习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古诗的意境。六、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古诗大赛——聆听欣赏——学唱歌曲——创编表演四个环节。(一)古诗大赛首先导入激趣,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唐诗呢?让我们来一场赛诗会吧!(出示相关古诗课件)(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赛诗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引进《读唐诗》的音乐中。)(二)聆听欣赏《读唐诗》接着播放歌曲《读唐诗》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里的说与唱是怎样配合的并让学生尝试表现“说”的部分,教师尝试“唱”的部分,一起合作体验合唱形式。(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读唐诗》,出示“合唱部分”,让学生感受、体验“说”与“唱”的演唱形式,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铺垫。)(三)学唱歌曲《游子吟》1.多媒体出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点击课件)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2.由此引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3.在学生充分了解歌曲的节奏、歌词后,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4.学生用“lu”哼唱旋律。5.了解歌曲旋律后填入歌词,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适时解决学生学唱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如“2/4拍”的强弱规律和“波音”的演唱方法。6.歌曲处理。引导学生跟着歌曲节拍做“穿针”和“引线”的动作,体验母亲的关爱之情,用画爱心的动作表现游子孟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7.用“说”与“唱”配合的方式演唱歌曲。(设计理念:通过出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出古诗,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的意境,为后面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