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文化常识(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2)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的文化常识(3)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基本是四折一楔子四折一楔子。A.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B.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不能放在末尾。C.王实甫《西厢记》全剧共5本20折。《西厢记》部分目录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一折楔子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元杂剧的文化常识(4)元杂剧的三要素是:曲词、说白、科介A.曲词:即剧本中的唱词,是核心部分。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洁郎(和尚)等。B.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为宾,所以称为“宾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有“曲白相生”的说法。C.科介:简称“科”,科介是舞台提示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著有:《西厢记》、《丽春堂》等剧作,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典雅,艺术风格人称“花间美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贾仲明续编续编《《录鬼簿录鬼簿》》•北曲固当以北曲固当以《《西厢西厢》》压卷。压卷。————王世贞王世贞《《曲藻曲藻》》•实甫实甫《《西厢西厢》》,千古绝技。,千古绝技。————王骥德王骥德《《曲律曲律》》•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压卷。压卷。————张玉奇张玉奇《《衡曲廛谈衡曲廛谈》》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张珙于普救寺佛殿偶逢已故相国的千金崔莺莺。夫人赖婚: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月夜听琴月夜听琴: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自懂”情难禁。红娘传书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重。””表达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表达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逾墙相会佳期如梦佳期如梦: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与张生私定终身。情诗,是夜,与张生私定终身。长亭送别整体感知围绕“送别”这个主要事件,所节选围绕“送别”这个主要事件,所节选的戏文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画面,的戏文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画面,分别是什么?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分别是什么?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来。送别途中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脱布衫】【】【小梁州小梁州】】【【幺篇幺篇】【】【上小楼上小楼】】【【幺篇幺篇】【】【满庭芳满庭芳】】【【快活三快活三】【】【朝天子朝天子】】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鉴赏探究莺莺送别张生是为了上京取莺莺送别张生是为了上京取应,对这件事老夫人和张生是怎样想应,对这件事老夫人和张生是怎样想的呢?对张生考取科举功名这件事,的呢?对张生考取科举功名这件事,莺莺愿意吗?莺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