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选本在明代盛况空前,《唐诗品汇》、《古今诗删》和《诗归》三部选本,可看作是明代前期、中期和后期诗歌选本的代表。王夫之对明代诗坛的风气极为不满,在其诗学著述中,对上述三种选本也格外关注和批评,他编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便具有“驳时尚而辨伪体”[1],即对明代诗歌选本进行批评的动机。一、王夫之对《唐诗品汇》的批评高棅的《唐诗品汇》,是明代前期影响很大的唐诗选本。在《唐诗品汇》中高棅以唐诗为“大成”,对唐诗的历史定位极高,他在《凡例》中云:“先辈博陵林鸿尝与余论:‘上自苏李,上迄六代,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殊欠秋实;唯李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故学者当以是为楷式。’予以为确论。后又采集古今诸贤之说,及观严先生之辩,亦以林之言可征。”[2]高棅承严羽之论,标举盛唐,以李杜为宗。对于唐诗的历史定位,王夫之与之有着根本的差异。如云:“六代之于两汉,唐人之于六代,分量固然。而宠唐人者,乃跻于祖上,吾未见新鬼之大也”;[3]“六代之作,世称浮艳,乃取唐人与之颉颃,则益卑矣。”[4]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王夫之决然不同意跻唐诗于汉魏六朝诗歌之上,“以唐诗为大成”的观点。其次,高棅以盛唐为“楷式”的观点,也与王夫之对唐诗尤其是初唐诗的评价有所不同。高棅认为,“贞观尚习故陋”,对初唐诗人的创作并未充分肯定。但王夫之对初唐人的诗歌却是另外一番态度。如云:“‘夜久平无焕’,右丞,拾遗失俱无此精彩语。中晚唐人学此愈劳梦想。体物语分巧化工,至初唐而止,嗣后不复有继者。”[5]王夫之或直接称赞初唐诗,或以之为典范品评其他唐诗。这与高棅以盛唐为“楷式”的观点明显有异。再者,对某些有影响的诗人、诗作的评价上,二者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下表:2011年第4期(复总第82期)船山学刊ChuanshanJournalNo.4,2011(rest.totNo.82)摘要:明代诗歌选学十分繁荣,《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三部选本先后在诗坛占居主流地位。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上述三部诗歌选本是他关注的重点,对其最终的审美价值和诗学理想,王夫之均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认为,《唐诗品汇》追求“盛唐气象”,不意趋于“傭贱”;《古今诗删》追求“汉魏风骨”,难免走向“粗豪”;《诗归》以“孤怀孤诣”追寻古人真诗之精神,最终却沦入“猥亵暧昧”。关键词:王夫之;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4-0040-04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本的批评(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陈勇——以《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为例收稿日期:2011-04-07作者简介:陈勇(1978—),男,甘肃通渭人,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讲师。《唐诗品汇》《唐诗评选》诗人诗体数量评语数量评语孟浩然五古23清雅0褊促浮露李颀七古17与李杜并驱1恶诗,朽木败鼓,区区以四律缚人。高适五古47气骨2高岑自非五言好手,亢爽自命谓之气格,止是铺排骨血,粗豪笼罩。岑参五古31奇逸240--从上表可以看出,二者对上述诗作风格的体认有相同之处,如高适之“气骨”,郊岛之“寒瘦”,但对其的评价却迥然有异议。上述诸诗人高棅以之为“正宗”、“名家”、“正变”,大量选入其诗作,并予以极高的评价。但王夫之对其诗则少选甚至不选,且用十分尖刻的言语进行贬斥,这也反映出王夫之与高棅在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上的巨大差异。高棅在以盛唐诗歌为楷式时,又援引严羽之论。严羽曾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而王夫之之论恰与之扞格:“昔人谓书法至颜鲁公而坏,以其著力太急,失晋人风度也。文章本静业,故曰‘仁者之言蔼如也’,学术风俗皆于次判别。着力急者心气粗,则一发不禁,其落笔必重,皆嚣陵竞乱之征也。”[6]颜真卿书法笔力遒劲,有“颜筋”之称,严羽以之比盛唐诸公之诗,可见其所谓的“气象”就是对诗歌雄浑刚健,遒劲有力的美学要求。而王夫之认为,书法中“过务遒劲”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