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9.015王书臣治疗骨髓移植后并发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经验苗青,王冰,樊茂蓉,崔云,指导:王书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摘要:介绍王书臣教授治疗骨髓移植术后骨髓移植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经验,王老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虚喘证,以肺脾肾虚损为主,而尤以肾虚为本;故提出补肾、温肾治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辅以祛风宣痹、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独特治疗方法。关键词:白血病;骨髓移植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王书臣中图分类号:R563.1;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9-1642-03收稿日期:2015-02-06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王书臣名老中医工作室作者简介:苗青(1967-),男,北京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治和科研。由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前、后处理采用大剂量的放化疗使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粒细胞缺乏,极易并发肺部细菌、真菌、病毒感染、间质性肺炎及非特异性炎症等并发症,其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移植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COP临床表现为咳嗽、憋喘、活动后呼吸困难、气短、心悸、胸部不适、紧缩感,进一步发生缺氧、紫绀等,胸片及CT示双肺散在斑片影,斑片可吸收和再出现以及游走,同时存在肺间质病变征象。肺功能可因细支气管受累而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严重时病情迅速发展、呼吸衰竭致死亡。经过激素治疗后,多数病人仍存在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全身虚弱、肺功能差等问题。王书臣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治疗了大量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形成了以补肾通络、清热解毒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温肾纳气是治疗的根本王书臣教授认为本病表现属于中医“虚喘”证,肺、脾、肾倶虚,而尤以肾虚为主。肾主骨生髓,病人本身受先天胎毒的影响,正气渐衰,尤其以肾虚表现明显,再加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大量放、化疗,移植后的大量免疫抑制刹、激素等药的使用,患者体质极度虚弱,全身气血阴阳失调,人体机能严重受损,易受侵轰。久病必及肾,肾为气之根,若肾元不画,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久病脾气倦急,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壅塞,而致喘促。久病耗气伤神,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促。且患者多表现为面色晦黯无华,肌肤黧黑,中医所谓肾色上泛,肾虚不能纳气归根,故症见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呼多吸少,腰膝酸软,面色黧黑,反复感冒,抵抗力低下,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肾为气之根,肾虚则不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咳喘,故治以补肾以纳气。肾主骨生髓,诸髓皆为肾中精气所化,故补肾能益精生髓,以促进患者造血功能的恢复,并通过补肾气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因此,王书臣教授提出肺病喘促为标,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根本,故补肾、温肾治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景岳全书·喘促》谓:“虚喘证,若脾肺气虚者,不过中上二焦,化源未亏,其病犹浅。若肝肾气虚,则病出下焦,而本末倶病,其病则深,此当速救其根,以接助真气,庶可回生也”。据此,王书臣教授提出治当扶正驱邪,提出补肾益肺、通络解毒的治疗大法。王书臣教授以二仙汤为主方,用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等补肾纳气,固其根本。《海药本草》记载:“仙茅,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分类本草》:“淫羊藿,治咳喉,去风,补肾而壮元阳。”《本草经疏》记载:“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王书臣教授运用二仙汤来调补肾阳,补骨脂温脾益肾。同时重用黄芪60g以上以升阳补气。王书臣教授指出黄芪可以补肺脾之气,补一身之气,但还能够补肾气。如《汤液本草》中记载着“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略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