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痛面部肿痛当孩子出现牙痛时,父母想当然以为给孩子吃上一些消炎药就没事了。其实,没过几天,牙是不太疼了,但面部却肿了起来。那么,究竟牙齿和面部有何联系而使牙痛会引起面部组织肿胀呢?原来,在正常的面部解剖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筋膜间隙。这些间隙均为脂肪或是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充满。只有在感染侵入人体,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后,在间隙中充满了炎性产物,形成间隙感染时,间隙方始存在。由于这些间隙可以彼此沟通,故而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波及几个相邻的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组织炎。而导致这些间隙发生感染的原因,大多是由牙病而引起的,当然也有少数是由其他的疾病而引起的。牙痛主要是由于牙齿内的牙髓组织发炎所致。如若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牙髓组织的炎性产物则无法消除。而牙是一个近似密闭的结构,只有牙根部位的根尖孔与“外界”即牙槽骨相通。故而牙髓的炎性渗出物只好向牙槽骨内强行扩散,进而穿破骨头的骨膜到达面部软组织,形成上边讲的一个间隙或多个间隙的感染。如若感染恰好在神经走行的部位,就压迫神经,造成局部剧烈疼痛。所有这些反映到人体上,则是面部肿胀,皮肤表面发红,摸一摸皮肤热呼呼的。某些孩子还不让摸,因为一摸则会出现疼痛加剧。如果有厌氧菌或产气性细菌存在,组织不仅出现分解坏死,而且还会在组织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医学上称之为“副性水肿”的一些表现。譬如:皮肤表面既无明显的发红、发热的现象,而且还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的分界线,用手摸一摸还会有像捻头发的声音出现。除了这些症状以外,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发生咀嚼、吞咽、语言等一系列的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出现牙痛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可用新鲜大蒜头去皮、捣烂如泥,填塞于龋齿洞内;也可取云南白药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填于龋齿洞内,或涂于牙周及齿龈部位;另可用十滴水、风油精涂于患处,或连续用防酸性牙粉杏林集和剂玉池散等,能够在消除牙痛的同时调理机体阴阳,增强牙齿免疫力,固齿防蛀,均会使疼痛缓解,继而消失。对于牙齿过敏而酸痛者,可用小苏打2~3片研碎,溶解于1杯冷开水中,每日漱口3次,或用大蒜头去皮浸泡黄酒后涂搽,均可奏效。牙神经痛当龋齿侵犯到牙髓时,由于病菌感染所致。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即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可发生。且易在夜间发作,疼痛较白天剧烈,无法入睡,异常痛苦。其原因是卧床后,牙髓腔内的压力增大,加之牙髓化脓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遇热膨胀,即会产生剧痛,采用冷敷可缓解疼痛,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在应急止痛时,可用棉球蘸取75%的酒精涂于牙痛处2~3分钟,再用酒精棉球压在痛处,或取生姜1片含于痛处。也可用清凉油少许包在药棉内放入龋齿洞,均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