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实用防盲技术2007年2月第2卷第1期具有较高敏感度的计算机视野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视功能检查方法,但它们仅仅检测视觉系统的光觉功能,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眼疾视功能的损害程度。近来在对青光眼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研究中也发现,在视野阳性检查发生前,已有40%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发生损害,认为视网膜神经纤维缺损先于视野缺损发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眼疾视功能损害特征,而进行的新型视野检查方法的开发。下面介绍目前正在研制和完善之中的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一、短波长自动视野(short-wavelengthautomatedperimetry)青光眼早期以蓝黄色觉的损害为主。根据此原理,有学者设计短波长视野,通过蓝色视标、黄色背景进行视野检查。因为黄色背景能够中和红、绿视锥细胞的敏感性,而蓝色视标刺激能够单独检查蓝视锥细胞的功能。有报告显示,短波长视野能够较常规白白视野早3~5年发现视野缺损。高眼压病人短波长视野异常者,5年后发展为青光眼者比短波长视野正常者的发生率高得多,比白白视野对青光眼的预测率高3倍。一般认为短波长视野和常规白白视野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前者检出的缺损面积更大,缺损深度更重,提示短波长视野对视野缺损的检出更敏感。为使检查更加精密,近来也有改进利用激光建立短波长视野方法,以分离老年黄斑变性蓝视锥细胞的功能,提示病变早期视力很好时,在眼底单纯玻璃膜疣处敏感度就有局限性降低,从而更加早期的诊断病情。但短波长视野检查时间稍长、变异度较大,受屈光间质影响较重。现已有学者对此进行改进,设计SITA快速策略进行短波长视野检查,在变异度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使检查时间明显缩短。短波长视野检查在青光眼早期诊断、随访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具备成为青光眼主要视野检查方法的可能性。但是目前在没有获得更多的临床验证以前,还是只能把它作为标准白白视野检查的补充。二、运动觉视野检查(motionperimetry)Quigley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青光眼支配运动觉的M神经节细胞早期选择性受损。而M节细胞仅占网膜全部节细胞的10%,没有过剩的“代偿功能”,故进行运动觉检查,很可能发现早期视网膜大直径M节细胞丧失所引起的视野缺损。Bosworth通过随机点阵图刺激的方法,设计运动觉视野计,在监视屏上与Humphrey视野对应的位点,显示50%随机点相干运动视标刺激,通过改变随机点刺激视标大小来评价不同位点运动觉功能。结果显示25例青光眼患者中,大多数运动觉视野检查结果与视野缺损相对应,而且有12例患者在计算机视野正常时,运动觉视野计显示神经纤维束性缺损。Shabana认为运动觉视野比常规视野,能更早期的反映青光眼的缺损,并认为15度视野内的运动觉检查尤其敏感。Sample比较青光眼短波长视野与运动觉视野检查结果,显示[1][2][3][4][5][6][7]新型视野检查方法的进展顾宝文【】视野是眼科临床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常规计算机视野如今已普遍应用,但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为此,短波长视野、运动觉视野、倍频视野、高通分辨和模型辨别视野、自动瞳孔视野、闪烁视野、微视野、客观视野等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被开发。本文对这些新型视野检查的进展进行介绍。【】视野;诊断;青光眼摘要关键词作者单位:518001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讲座··38·实用防盲技术2007年2月第2卷第1期两种视野结果均发生了明显的损害,并且视野损害的部位相对应,他们认为青光眼大、小细胞通道没有选择性的受损,而是整个视觉通道皆发生了损害。以上结果表明运动觉视野检查对诊断早期视神经纤维损害具有较高的价值。周边位移阈值是另一种检测运动觉功能的方法,通过测定视觉系统感觉条状视标的最小位移阈值及视标闪烁可见率等指标来评价运动觉功能。研究表明,周边位移阈值与常规视野检查结果比较,缺损部位上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部分青光眼患者,周边位移阈值检出的缺损更严重。三、倍频视野检查(frequencydoublingtechnology,FDT)当一个低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条纹以高时间频率(>15Hz)翻转时,人眼看见的条纹数量比实际存在的条纹数量多一倍,此称为倍频效应。倍频效应被认为由视觉系统的M型神经节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