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生筮鲞箜期ClinicalMedicine,Nov.2010.v01.30.N0.11练。作者通过对72例间歇性斜视患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双眼单视、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手术年龄及术前患者有无融合功能密切相关。间歇性斜视早期手术,特别是在不能控制正位,双眼视觉功能开始恶化之前进行,患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双眼视觉恢复越快(P<0.05),术后异常视网膜对应易于恢复正常,可以达到功能治愈的目的。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主要是双眼融合功能损害所致,因此患者术前应行同视机检查,如三级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先观察,暂不手术,且由于手术年龄小,术中存在全身麻醉、检查及患者不能有效配合等,作者认为应根据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情况而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如有融合功能损害者应尽早手术,避免行盲目斜视矫正术。目前国内一般按以下标准选择手术时机:4岁以下视觉发育基本成熟,能够配合检查,主张大于4岁手术;斜视出现的频率清醒时约有1/2时间为斜视状态,视远为恒定性斜视;斜视度大于20为手术指征;抑制性暗点的出现;远立体视丢失或出现丢失趋势。患者应根据分型和斜视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作者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认为,外直肌后徙术可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基本手术方式,尽量做双眼外直肌对称性手术,并依据患者的分型和斜视度的不同,在手术方式上做以调整。同时患者术后进行同视机训练,使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获得双眼立体视觉,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参考文献[1]张震霞,李梅英,张峻岭.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ff缶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7):512—514.[2]郑煜,张少斌,黄惠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6例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21(4):228—230.[3]曾利,郝更生.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的系统评述[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14(2):12—14.(收稿日期:2010—06—25)(本文编辑:马艳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下异物的临床分析蒋国兴于建康(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宜兴214221)【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层间异物情况。方法在行LASIK手术的2135例(4223眼)中,对术后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病例的相关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手术均实施规范化操作,术毕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如发现角膜瓣下异物,即刻以掀瓣冲洗或手法去除等方法,力争手术"-3日处理完毕。术后按常规时间复诊观察角膜情况,术后次日以后尽可能不予掀瓣处理异物。结果102眼(1.92%)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其中,21眼(0.50%)采用异物剔除和冲洗等及时合理的措施处理;81眼(1.92%)无需处理。所有病例预期的矫正视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ASIK术后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并发症的比例较低,多数病例无需处理。及时合理的处理方法能提高视觉质量,LASIK手术安全可靠。从业人员技术、环境设备等多方面加强预防,可明显降低术中异物的发生率。【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层间异物;角膜瓣近年来,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预测性强、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大屈光不正患者所接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LASIK同其他手术一样也存在发生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可能,角膜瓣下异物就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自2003年至2008年开展LASIK治疗近视眼的2135例(4223眼),术后产生的各种角膜层间异物及其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进行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开展LASIK治疗近视眼的全部患者2135例(4223眼)。男1031例(2031眼),女1104例(2191眼)。年龄18~45岁,平均(25±5)岁。术前球镜屈光度⋯114.00DS,柱镜屈光度0一一4.50DC。排除全身严重疾病及眼部禁忌证。术前滴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d。1.2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所有患者详查眼部,包括视力(裸眼和矫正)、验光、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三面镜)、非接触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术前按内眼手术常规清洗结膜囊及眼睑皮肤等。手术设备采用美国雷赛LSX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法国Moria公司自动板层角膜刀等,术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