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陈涉世家》主备人屈盈峰备课2017.时间9.28个人初备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课型讲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朗读课文,预习课文,借助课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二、资料交流,了解作者及《史记》请同学介绍作者及《史记》,并介绍鲁迅的评价。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发问,直接入题,毫不拖沓。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适时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读(断句、字音)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四、初读正音:1、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阳夏(jia)辍耕(chub)鸿鹄(hu)闾左(1连)適戍(zhOshu)当行(hang)度已(duo)数谏(shubjian)罾(zeng)间令(jian)篝火(gOu)忿恚(hui)果笞(chi)宁有(ning)攻薪(qi)铚、酂(zhezan)柘谯(zhaqiao)千骑(ji)社稷(ji)怅chang嗟(jle)柘(zha)度(duO)烹(peng)徇(xun)陈胜王(wang)披坚执锐(pi)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简单点评,并读读本文中的易错字。)【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朗读的基本情况。掌握文中的部分词语(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音、形。五、再读通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同桌合作疏通文意。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被坚执锐(“被”通“披”。)(2)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译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翻译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六、整体感知请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巧施苦肉,杀尉起义。自立将军,攻下大泽。令人徇薪,攻克诸郡。(铚、酂、苦、柘、谯)至陈一役,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