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许多同学一谈起写作就感到言穷意尽,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新思维穷乏的原因导致的,所以致力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训练、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二、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有趣的问答,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明白什么是思维定势,同时了解创新思维对于作文的重要性;2、通过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能力以及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把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3、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髓,让学生在教师的轻盈的引导下,漫步在创新的作文殿堂,感悟到美妙的个人创新和集体创新的无穷乐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指导。2、难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把握和引导。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具准备:作文课件和投影仪设备六、教学教程:(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1、不知道写什么?(感觉到写作素材枯竭)2、不知道怎样写?(感觉到写作方式单一)生:(齐答)有。师:结果勉强写出来,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新意,也就没有生气。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不够;语言的积累不够;习作练习不够……师:对,这些都是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维定势,创新能力不够。(展示课件第2页)师:创新思维与写作的关系:1、创新是作文魅力的原始支点;2、创新是写作动力的源泉;3、作文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类的情感永远鲜活而生动着。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问答游戏来检测同学们的思维状况。问答游戏:(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予以简单的阐述)A、袋子里装有红豆和绿豆,张大爷将袋子里的豆子倒在地上,红豆和绿豆一下子就自然的分开了。这是为什么?(1)、红豆和绿豆分别被粘成了红豆饼和绿豆饼,所以两块饼一下子就自然分开了。(2)、袋子里的红豆和绿豆分别只有一颗,所以倒出来时一下子就分开了。思维定势点:①、认为既然是袋子,里面装的豆子自然比较多。②、认为袋子里面装的豆子自然是混在一起的。B、5岁的小明从未见过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某边防部队的军官。一天,小明跟随妈妈去汽车站接爸爸,汽车一到,车上走下来三个军官模样的人,小明一眼就认出了谁是爸爸。这是为什么?(1)、车上走下来的三个军官中,有两个是女的,那位男士自然是小明的爸爸。(2)、他的爸爸负了伤,这是他的妈妈事先告诉他的。思维定势点:①、小明的爸爸是男的,所以三个军官也是男的;②、小明的爸爸是军官,当然是生龙活虎的。(二)、新课内容:师:好,同学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加以训练。新课内容:一、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1、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2、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1、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师:联想和想象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把红色想象成“火”,把白云想象成“棉花”,把火车想象成“蛇”,把鲜花想象成“少女”,把人流想象成“长河”……师:这种能力锻炼可增强作文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有趣而富有文学色彩和诗意。学生练习:把下列两个词语通过几个中间词语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用一段话描述出来:(1)、“木头”和“皮球”;(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那根木头笔直而坚挺,是樟树木质。我想起了家乡的那一片樟树林,那是我儿时梦的天堂。树林旁边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夏季,那一望无际的稻谷的金黄和高耸云天的碧绿于天地间交相辉映,那是任谁也画不出来的。后来,树林没了,田野也没了,那里建起了栉茨比邻的高楼,还有一个足球场。现在,我的小孙子就在足球场上踢着玩具小皮球,那里是他的梦的天堂。而我的眼里却只有那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