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上12 (2)VIP免费

八上12 (2)_第1页
1/5
八上12 (2)_第2页
2/5
八上12 (2)_第3页
3/5
备课时间:3月15日教案序号:11课题: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知识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上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2、学情:本课的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和难于理解,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经济重心以及南移的原因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举例证明的方法和前后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创意: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并在图示卜标注出各经济中心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宋金南北对峙。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知识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上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讲授新课】:(25分钟)一、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什么叫经济重心?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从远古到西晋:北方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北方。切入正题指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从北宋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从西晋末年开始经济重心不断的南移?”引导学生结合西晋末年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五胡内迁”进行思考。东汉末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特别是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进一步开发;两宋时期北方人民抗击周边少数民族入侵,南方相对稳定,正所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强调:宋代初年,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人口;太湖流域——产粮区;出现一批经济中心。二、农业和手工业:1、宋代农业:指出:两宋时期,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气象。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农业的新特点。农业人口的增加:人口达一亿;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秧马;农田水利方面的进步:钱塘江海塘;耕作技术的提高,水稻种植普遍推广,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稻、太湖流域。2、宋代手工业: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手工业的新特点。采煤业:开采量居世界首位,除用于冶炼,更多用于普通居民的生活;冶炼业:铁、铜等产量和质量都位于世界先进水平;陶瓷制造业:规模和水平都超过前代。三、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1、宋代商业繁荣:指出: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城镇的兴起、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海外贸易的兴盛。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商业的繁荣的表现。城镇的兴起: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