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là)俗套,不离其宗——中考散文赏析词句专题复习复习内容:分析散文中赏析词句的答题技巧。学情分析:我校九年级10个班级,曾测试历年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如2014年的《怯懦》,2013年的《天使儿》,2010年的《偷心》,2009年的《寻石记》。其中2014年的《怯懦》分析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平均得分为2.53分(参加测试人数460人),2013年的《天使儿》指出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平均得分为2.32分(参加测试人数462人),2010年的《偷心》品味划线句子平均得分为3.05分(参加测试人数458人),2009年的《寻石记》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平均得分为2.9分(参加测试人数459人)。试题分均为4分,满分率约为3%—6%。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1.学生不懂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得毫无条理性。2.答题脱离文本,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生搬硬套,忽略了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在熟悉赏析词句答题技巧的基础上,灵活“套”用,选准角度(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重要词语),答题条理要清晰。2.学会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情感出发,不离其“宗”,全面赏析词句。教学重难点:答题角度全面,并紧扣文本及作者情感对词句进行赏析。教学思路:首先,根据学生课前练习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由曾学过的课内散文勾起学生的思考,在熟悉的内容中灵活套用答题格式;其次,再由课外文本出发,把握答题要紧扣作者情感;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答题的思路,做到不落俗“套”,不离其“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一:重温课文,不“落”俗套教学活动二:课外迁移,不离其宗教学活动三:强化练习,巩固提高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体验,收集教材中熟悉作品的好词佳句,并整理散文中佳句的赏析技巧。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春》与《青涩的谎言》好词佳句的赏析。2.教师:针对学生在赏析词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特殊性问题,设计教学计划,设置有辅助提升作用的练习题。教学活动:课堂导入:调节课堂气氛,激趣导入。教学活动一:重温课文,不“落”俗套【任务与意图】这一环节提取学生对《春》词句分析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激趣定向,由熟悉的课文重温赏析词句三种答题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手法、重要字词),组织较为全面的答案。【过程与方法】1.出示《春》中典型好词句赏析的普遍性答案,评讲优缺点并为其打分。2.师生互动,从三种角度切入对词句的赏析,根据实际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学会不落俗“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选自七年级上册《春》,作者:朱自清)教学活动二:课外迁移,不离其“宗”【任务与意图】这一环节归纳学生对《青涩的谎言》划线句分析的答案组织上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在答题“套”路中明确:务必紧扣作者情感(“宗”)来作答。【过程与方法】1.出示《青涩的谎言》划线句赏析的普遍性答案,评讲优缺点并为其打分。2.师生互动,由规范答案入手,反向全面验证答案内容,让学生了解分析应紧扣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务必做到万变不离其“宗”。附:作品文本青涩的谎言文/王小毛1、我生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儿时的许多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2、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说话,除了每天早上机械性的在桌子上放三块钱外,连我穿什么衣服也不知道,而此时母亲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嘴里还叨咕着:都是你宠的。3、11岁那一年,左邻右舍都盖起了新楼房,一向好强的父亲跑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才勉强凑足造楼房的钱,而后,为了还债,父亲种好地以后跟着建筑包工头去外地挣钱,这时候,本来吝惜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二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缩到二块。4、九月的第一天,班里的同学都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而我仍然穿着去年的破衣裳。由于那时候正在长个子,衣服显得又小又短,本来有些害羞的我站在一群同学中间更加腼腆。5、“我要买一件新衣服”,我对自己说。我知道家里欠了别人这么多的钱,要母亲给我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