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上14 (2)VIP免费

八上14 (2)_第1页
1/5
八上14 (2)_第2页
2/5
八上14 (2)_第3页
3/5
备课时间:3月16日教案序号:13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辽宋夏金并立、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又下启“明清多民族国家的强盛”。它即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进一步拓展,又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一统的时期。它确立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边疆地区,以后历代沿用。直至今天,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可看到它的影响。2、学情:学生对于成吉思汗和蒙古统一中原比较熟悉,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而元的统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元确立的重要制度以及元的民族分化政策,学生较难理解。因此,要采取深入浅出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结合今天我国的民族政策来教育学生: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代天骄”的崛起、忽必烈的改制.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文天祥抗元的特殊经历并非人人都能碰到,能从中知道责任心的重要性能从”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一目的讲述中,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的史实。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教学创意:1.阅读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影印图像,阅读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材料和《元朝史话),展现忽必烈改制的筒表,并用语言表达出来。2.通过阅读《元朝史话),观察元代人分四等简表和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形成积极主动地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习惯。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几个朝代分别是?”(秦、西晋、隋)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一统的时期。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进一步拓展,它确立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边疆地区,以后历代沿用直至今天,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可看到它的影响。【讲授新课】:(25分钟)一、“一代天骄”的崛起:1、蒙古族的兴起。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知识,搜集关于蒙古兴起的资料: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公元十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原始部落,有塔塔儿、克烈、乃蛮、翁吉剌、汪古、蔑儿乞等许多部族。因这些部族共同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金时期被泛称为鞑靼。。13世纪,蒙古人部落形成了一个以蒙古为名称的新的民族共同体。金朝建立后,蒙古族无法忍受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与金朝经常交兵。但蒙古各部落贵族亦相互征伐不断,统一成为时间问题。2、统一的蒙古政权。让学生识记蒙古的杰出首领——成吉思汗,以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创制蒙古文字的史实。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在蒙古草原各部落相互征伐之时,蒙古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他先后征服了札答兰、塔塔儿、翁吉剌、克烈、乃蛮等许多部族,统一了蒙古草原。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聚会),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意为大海,引伸为伟大的意思),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原无文字,灭乃蛮后,成吉思汗命塔塔统阿借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成吉思汗建国对中国及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蒙古政权的壮大。通过76页小字让学生了解蒙古政权的发展强大。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汗国后,即不断向外扩张,其矛头指向两方面:一为南侵,攻打西夏、金、南宋;一为西征,侵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在半个世纪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三次西征,蒙古铁骑一度驰骋于欧、亚大陆。第一次西征:他征服了花剌子模,打败俄罗斯联军。东归途中又灭掉西夏。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死后,蒙军由俄罗斯攻入东欧,其前锋更进抵意大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