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正德中学历史备课组教案日期:2008.7.17课题课型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复习课课标要求列举1840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学目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讨论,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通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比较得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通过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精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教法教具讲授法自主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出席情况,学生的注意力二、复习提问三、导入新课四、正文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对比(1)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2)资本主义世界:呈上升趋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他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夺取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鸦片走私(1)原因: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改变对华批注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2)影响: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走私日益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在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的支持下,查禁鸦片。其措施有: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年6月,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英国依此为借口决定发动侵华战争。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鸦片战争的过程:(1)第一阶段:时间:1840年6月至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以前。路线:封锁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2)第二阶段:时间:1841年初至1842年8月路线: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东南沿海城市→南京下关江面2.中国人民的反抗(1)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如: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2)人民——自发抗英。其中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3.鸦片战争的结果(1)结果——中国战败并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B.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从中获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C.美法于1844年与清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获取的权益进一步扩大。4.鸦片战争影响(1)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近代社会。(2)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民族矛盾则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3)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双重任务。三、鸦片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经过(1)1856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开始。(2)1857年攻陷广州,扶植柏贵殖民傀儡政权。(3)1858年攻陷大沽,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3.结果(1)1858年俄美英法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及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夺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赔款。资本主义列强势力从原来的东南沿海一带扩张到了北方沿海、长江流域及中国腹地。(2)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