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新课授课提纲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1、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依赖于细胞才能生活与繁殖。2、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参见教材,略。相关问题讲解(一)显微镜光学原理图(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比较(以10×、40×为例)观察范围视野明暗工作距离图像大小低倍镜大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大(6.5mm)小高倍镜小进光量少,视野暗淡小(0.48mm)大用心爱心专心(三)高倍镜的使用步骤要点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并将待放大观察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直到最清晰为止。由于光变暗,通常而要增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μm)。较大(20-30μ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除含有核糖体外无复杂的细胞器,有多种细胞器生物类群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植物、动物。二、细胞学说的建立(一)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二)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看科学发展的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与实践相结合。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一)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二)生物体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的特点各种生物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用心爱心专心(三)生物体化学元素的作用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如叶绿素含Mg,血红蛋白含Fe。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促进花粉管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如Na+含量高低影响到细胞得失水分。(四)生物与非生物在化学元素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即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所特有的。表现出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生物体与无机自然界中元素含量相差很大,表现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异性。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生物体化合物的类型【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一、如何提高实验能力1、明确实验目的,即要干什么?通常是实验的标题。2、确定实验原理,这是实验的关键、难点和基础。例如,物质鉴别常常是根据不同物质在特有的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现象来鉴别的。比如澄清的石灰水遇CO2变浑浊;观察实验要根据观察目标来确定。比如观察肉眼看不见的需要用显微镜放大。当观察的颜色分辨不清时通常需要染色等等。3、选择用具和设计实验步骤。这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的,简单地说,需要怎样的操作才能运用上述原理而达到上述目的?这些操作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这样就可设计出实验步骤了。4、进行实验。即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5、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结论与实验目的是前呼后应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检测还原糖的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检测脂肪的原理: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检测蛋白质的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检测淀粉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三、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见教材)四、实验中的相关说明1、还原糖:所有的单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具有还原性,可将Cu2+还原成Cu+,本身被氧化成糖酸。二糖中的果糖和所有多糖没有还原性。2、检测还原糖实验中的化学变化和颜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