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血战台儿庄1.背景:1938年春,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2.概况: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消灭日军一万多人。3.历史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二、百团大战1.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围攻。2.概况: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3.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三、众志成城表现: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战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画家徐悲鸿举办画展,资助抗战;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后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领导了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了敌后战场。请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探究:(1)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③战场区域不同。④抗战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会战,打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运动战。⑤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起主导作用,是主战场;后者在抗战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直到抗战的胜利。(2)联系:①两战场互相依存、互相配合。②在战略防御阶段,如果没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不会有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就不会有相持阶段的到来。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若没有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和牵制日军,正面战场的抗战就不可能坚持到底,战略反攻也不会很快到来。总之,在抗战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1.1938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中国军队取得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次战役应是()A.卢沟桥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抗日战争中,国难当头,国民党内也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下图这位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A.李宗仁B.彭德怀C.佟麟阁D.赵登禹3.百团大战是在敌人后方打响的,战争发生的大致区域是()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华中地区4.2011年是伟大的作曲家冼星海(下图)诞辰106周年。他的代表作品是()A.《义勇军进行曲》B.《毕业歌》C.《黄河大合唱》D.《大路歌》5.抗日战争期间,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徐悲鸿B.侯德榜C.冼星海D.聂耳6.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台儿庄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取得了怎样的战果?(2)百团大战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者是谁?主要目标是什么?(3)你知道百团大战这一战役名称的由来吗?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参考答案:(1)1938年。歼敌一万多人。(2)1940年。彭德怀。主要目标是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3)八路军在此战役中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1.(1938年春,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军血战近20天,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A.血战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3.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战役时间作战区域毙伤俘日伪军人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1940年华北地区4万多人2000多千米近3000个A.血战卢沟桥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4.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