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课标要求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3、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运用启发式问题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游乐场中的过山车、交通工具等具体事例的分析,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学习用圆周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受力分析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重难点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找出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并掌握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能用向心力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提炼的课题火车在倾斜弯道上转弯的圆周运动模型的建立;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的确定。教学手段运用PPT、练习册教学资源选择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过拱桥、轻绳模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个性化修改一、汽车过拱桥(1)过凸桥最高点时,汽车受支持力FN重力G,此时的向心力为。(2)过凹桥最高点时,汽车受支持力FN重力G,此时的向心力为。探究任务:问题情境: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请学生独立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思考: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当汽车对桥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合作交流:下面再一起共同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些还是小些?总结:二、(没有物体支持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过山车(内轨道)模型和绳连着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临界情况相同,即在最高点时的临界状态为只受重力,则mg=即v=.在最高点时:(1)v=时,拉力或压力为.(2)v>时,物体受向的拉力或压力.(3)v<时,物体(填能或不能)达到最高点.即绳类的临界速度为v临=.课堂检测内容1、质量是1×103kg的汽车驶过一座拱桥,已知桥顶点桥面的圆弧半径是90m,g=10m/s2。求:(1)汽车以15m/s的速度驶过桥顶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2)汽车以多大的速度驶过桥顶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零?2、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在半径大小为R=1.6m的轻绳子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g=10m/s2(1)小球恰好经过最高点的速度V1=?(2)若在最低点的速度V2=10m/s,则此时绳的拉力为多大?课后作业布置完成课时作业(六)9、11、12题预习内容布置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轻杆支撑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轻杆支撑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个性化修改一、有物体支持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况(1)临界条件:由于硬杆或管壁的支撑作用,小球能到达最高点的临界速度v1=0,轻杆或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FN=_________(2)当时,杆对小球的支持力FN=_________,支持力FN随v的增大而减小,其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3)当时,杆对小球施加的是拉力,且拉力FN=_________,;或管的外壁对小球竖直向下的压力FN=_________,速度越大,压力越大。二、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