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一、自主预习环节(一)定向示标1、板书课题0.5分钟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出示目标0.5分钟(1)理解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3、自学指导:请看本课P92-94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6-8分钟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含义:受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向有规律的更替。2、形成基础:3、影响因素:由于4、景观变化:从沿海到内陆,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在地区表现明显。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地区分布:2、随着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规律。3、特点(1)山地垂直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基带)与一致。(2)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与其所在纬度向方向上的相似。(3)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的、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的越低,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合作探究:1、讨论坐落在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的高山、南北纬40°—60°大陆东西两岸的高山。基带的名称是什么?2、读5.11图,比较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积雪冰川带的高低,讨论影响雪线的因素是什么?二、达标检测环节(15分钟)(一)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背诵,适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1、完成下表,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分布规律图示形成基础和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延伸方向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第1页共2页律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二)当堂达标:(8分钟)1、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这体现了()A、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2、同处于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大陆东岸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大陆西岸却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主要是因为是两地的()A、水热数量不同B、地形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水热组合不同3、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⑴~⑵题⑴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⑵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T冬<0℃B.T夏>18℃C.T冬<18℃D.T夏<18℃4、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秦岭南坡B、喜马拉雅山北坡C、阿巴拉契亚山脉D、乞力马扎罗山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