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学习过程:一、看书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并把答案画在书上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包括哪些?3、15℃的空气中声速是多少?从15页的小资料中你还了解到什么?4、如何将声音保存下来?5、声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二、思考讨论:1、做几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并触摸发声体。体验:(1)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有何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何共同特点2、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证明?(用生活中现象或设计实验)3声音能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吗?怎样证明?(用生活中现象或设计实验)4、看图1、1-4和1、1-5推测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声音有何变化?你认为真空可以传声吗?5、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三、检测提高: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称为,它的形态有三种:、和气体;声音在中无法传播。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3.敲打铜锣,因锣面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5.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6、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D.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9、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A、传声B、传热C、支撑物体D、通风10、有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各实验说明了有关声的什么知识?1)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逐渐抽去,听见铃声逐渐减小,后来几乎听不到铃声,但仍然看到闹钟在振动;2)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3)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又把它放在油中,还是能听到声音四拓展阅读:回声: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在传到人耳里,人便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才能听到回声。低于0.1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浑厚、有力。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