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一中学高中人民版必修2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教案【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动掌握和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多种传媒为学习与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的能力;让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尝试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的发展史,用数据和资料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影响。【课标要求】:掌握报刊业的成就和作用,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掌握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报刊、广播影视及互联网的发展过程。【难点】:大众传媒的发展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自主学习】:1、概括出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发展及其影响。2、叙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和电影的发展状况。3、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课堂合作探究】1、在现代社会,电视、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媒方式虽然迅速发展,但是传统的报纸、杂志并没有消亡,反而增加了版面,丰富了内容。请结合身边的事实,探讨各种传媒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到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1、材料二概括出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2【课堂练习】1.下列哪些报刊不属于中国人自办的()①《中国丛报》②《万国公报》③《昭文新报》④《民报》⑤《新青年》[K]A.①②③B.①②C.③④⑤D.④⑤2.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A.《中国丛报》B.《万国公报》C.《昭文新报》D.《新青年》3.下列报刊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A.《民报》B.《昭文新报》C.《新青年》D.《时务报》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报刊有()①《民报》②《红色中华》③《新华日报》④《解放日报》⑤《人民日报》⑥《光明日报》A.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5.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A.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B.《定军山》首映成功C.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D.《渔光曲》的成功拍摄6.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7.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A.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B.中央电视台建立C.第一台电视机研制成功D.上海电视台试播成功8.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9.互联网的优势有()①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文字、图象、声音兼备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④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