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加工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再生成的重要过程,是信息获取的生命延续,是信息有效表达与交流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方式的实现和使用范围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为学生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等内容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的方法2、学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3、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处理3、能够自己运用各种方法设计自己的作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3、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探究,使我们更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难点: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和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五、教学环境网络计算机教室,学习支持网站http://192.168.0.100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情景、提问:2008年9月25日,对于我们是个重大的日子,因为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并首次实现了外太空行走,那么同学们了解神州七号飞天的全过程么?2、学生浏览网页“新课引入”。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互动中自然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活动:学生浏览网页,了解神州七号发射的全过程。二、多重交互、探究新知1、问题导学,尝试操作,理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教师活动:1、提问:展示的神州七号飞天全过程,是一种文本的表达方式,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可以表达的方式么?2、讲解:网页中“文本结构化”,通过案例的学习,了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有哪些表达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的含义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2、联系实际、应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教师活动:1、明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任务一”,使用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任务。2、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活动: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尝试操作。教师活动: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引导评价:哪一种表达方式更为恰当?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方式能够辅助我们的学习、生活。学生活动:思考教师的提问,并相互讨论,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活动: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方式有了认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本信息的结构化的含义是什么?几种结构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用最合适?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理解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的含义和各种表达方式的适用范围。3、对比研讨、理解文本信息的形象化教师活动:1、讲解:网页中“文本信息化”,通过网页中的内容理解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方式。2、对比分析:通过网页“结构化vs形象化”中的案例,理解:①形象化表达的特点是什么?②形象化表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明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任务二”,使用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任务。学生活动:有选择地进行尝试操作,初步认识形象的意义,理解形象化表达的适用范围。三、归纳总结1、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它们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2、有时,同一种表达方式还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两种特点。3、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可以采取结构化或者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示的。请参照书本P69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