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导体的电阻本节分析本节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所以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并理解电阻决定式.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电阻决定式的认识,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而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在本节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总之,本节教学要突出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决定式的内容,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学会根据探究目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环节,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强化对探究过程的评价意识,养成对探究过程形成书面报告的习惯.(3)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活动中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活动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最佳方案的研究态度.(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难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本节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准备1.“220V100W”和“220V25W”的两个白炽灯泡.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课件播放、实物投影.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锰铜合金导线、镍铬合金导线、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丝示教板等.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课前创设:课前,在屏幕上打出“疑问像电阻,是思考让它导通电流,流光溢彩!”,创设一种研究的前置氛围,也适当暗示了本节的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作铺垫.问题引导:1.观察课件中两个灯泡的图片,能发现什么不同?2.若让你设计灯泡,要考虑什么因素?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入探究的课题:本节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入地“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研究的前置氛围,为课堂教学作铺垫.)适当关注展示内容,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仔细观察两个灯泡图片.主动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二、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问题引导:1.如何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让他们明确依据控制变量,探究过程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R探究方法一:研究R与l、S的关系问题引导:(1)探究R与l的定量关系,对选择的电阻有什么要求?(2)R与l该怎样来测量?(3)你能尝试画出实验电路图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小组讨论.请学生来陈述自己的想法:(1)要求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但长短不同.(2)用伏安法测电阻R=,用刻度尺测长度.(3)电路图如图所示,AB之间分别接入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但长短不同的电阻.思考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到的方法.明确依据控制变量探究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思考这三个问题的同时,对探究实验的方案形成大致的思路.小组内思考、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请学生代表陈述小组交流的结果,并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从各小组结论中大致知道该如何去探究R与l的定量关系.接着从提供的器材出发,结合刚才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问题引导:1.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电阻丝,能否探究R与l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