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中物理《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4【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本课内容特点,本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采用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其中在探究干涉和衍射时采用不同的操作程序,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教材分析】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本节由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两个部分组成,是对波的特性的一个总体介绍,也是进一步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由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水波入手来研究波的干涉和衍射。在对波的特性有一个总体认识以后为以后再进一步研究光的本性,打下了理论的基础。【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的是高二的学生,此时的他们从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水平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理论型水平的转变已初步完成,学习方式有所转变,接受知识的能力加强,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已逐渐成熟,但学生缺乏对波的干涉和衍射必要的感性认识,要想学好,需要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波的干涉和产生干涉的条件;②知道波的干涉是特殊情况下波的叠加;③知道波的衍射和明显衍射的条件;④知道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⑤了解生活中波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水波干涉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相干波和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干涉条件;②通过观察水波衍射现象和观察不同缝宽波的衍射让学生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及明显衍射的条件。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提问—猜想—实验—总结来培养同学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②通过生活中干涉和衍射应用实例的学习来培养同学们把科技应用于社会发展的理念。【重点和难点】重点: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概念;干涉的条件及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难点: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概念;干涉的条件及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的探究式教学,但考虑到波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现象不如课件模拟明显直观,因此借助电化教具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便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波的干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便于课堂讨论。教师教学准备①上课所用的教学课件。②实验所需的器材:水波演示仪。③收集波的干涉和衍射应用的实例,以便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学过程】一、波的衍射及明显衍射的条件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当波遇到障碍物情况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与猜想:①为什么隔着墙说话,墙那边的人也能听见?②水塘里的水波会绕过水中的石块、芦苇继续传播。2、总结得出波的衍射概念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3、探究明显衍射的条件①演示实验探究:改变障碍物的大小;改变缝宽。②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至少跟波长差不多。③课件展示:演示不同缝宽波的衍射情况。4、总结得出明显衍射的条件实验表明: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5、思考(1)为什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为什么光是直线传播而声波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6、提出注意事项:(1)、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衍射是波的特有属性(2)、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一切波都可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波的直线传播只是衍射不明显时的一种近似。(3)、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4)、一般情况下波长较大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二、课堂练习1.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当孔的尺寸比波长越小,衍射现象明显C.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很明显D.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2.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衍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