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标》要求1、物质的结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2、内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量守恒(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5)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二、[中考要求]: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渗透的现象叫扩散。(2)扩散在气体、液体和固体间都能发生,但扩散的程度不同。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考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有关。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化。(2)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移。考点三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耳(J)。热量是反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因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个物体温度很高,不能说它的热量多,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考点四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2.单位:J/(kg·℃)。3.水的比热容(1)数值:C水=4.2×10J/(kg·℃)(2)意义:1kg水温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3)应用:“暖气”取暖用水作介质,机器中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等。4.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Q吸=cm(t-t0)(2)放热公式:Q放=cm(t0-t)考点五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对于气体燃料,在生活中多以体积来计量,所以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是J/m。3.燃烧效率:燃料燃烧时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燃料的燃烧效率。多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4.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地充分燃烧;加大受热面积,使放出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各种热损失等。考点六热机1.定义: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使燃料在热机气缸内燃烧而获得动力的机器叫内燃机,常见的内燃机油汽油机和柴油机。2.工作过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活塞往复运动各两次,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的三个冲程叫辅助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3.热机效率(1)概念: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