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三甲评复审标准-检验4.16.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4.16.1.1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4.16.1.1.1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C】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2.开展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3.检验项目具有前沿性、能够保证疑难疾病的诊断。4.检验项目应覆盖医院各临床科室所诊治的病种。5.对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有质量保证条款。1.查医院所有实验室分布,重点检查血液科、内分泌、风湿病、皮肤科、感染科等小实验室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供检查3.提供近三年开展的新项目,以及新项目应用相关的病历4.根据检验项目一览表,对照医院临床科室的诊疗病种进行检查,重点是风湿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等5.查服务协议及合作单位资质,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文件(室内质控,室间质评)【B】符合“C”,并1.每年都有为临床推出新项目。2.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充分支持。1.近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每年至少1项2.每季度提供临床标本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A】符合“B”,并1.以书面或网络形式定期(至少每季)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2.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持续改进,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1.查近两年书面或网络通报信息记录2.查近两年对项目设置合理性征求意见记录,及改进实例4.16.1.1.2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C】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急诊项目设置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1.现场查急诊化验室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以及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记录3.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接受监督【B】符合“C”,并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1.急诊化验室需开展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胸腹水及其他体液常规检查2.随机抽查10份化验单,了解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报告【A】符合“B”,并1.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凝血和感染等指标的测定。2.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1.现场检查检验结果登记2.查近两年临床满意度调查表4.16.1.2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C】1.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报告流程。2.根据临床需要,共同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1.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2.查与临床医师讨论及征求临床意见记录【B】符合“C”,并检验人员熟悉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1.现场随机抽查2人,了解对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熟悉程度【A】符合“B”,并有完整的危急值报告登记资料。1.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4.16.1.3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C】1.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范围。3.检验收费经过物价部门核准。4.能开展分子诊断项目,并具有一定的针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5.相关人员知晓履职要求。1.查检验项目一览表,与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比较2.现场随机抽查1~2项仪器、试剂三证3.现场随机抽查2~4项检验项目收费,并与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进行对照4.现场检查分子诊断实验室和相关检测设备5.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B】符合“C”,并1.主管部门定期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2.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1.查主管部门督查记录2.随机抽查1~2个检验项目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A】符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