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工法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一、工程建设工法相关知识二、工法开发的过程阶段三、工法内容编写要点四、工法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五、国家级工法的申报和评审六、工法的推广应用2一、工程建设工法相关知识1、工法的由来及回顾我国开始引进工法的概念是从1984年开始的,至今已近27年了。•1984年4月,在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工程的引水隧道工程的施工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国际招标,日本大成公司以低于标底43%即比中国与其他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600万元的价格中标。在整个施工中,大成公司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先进与适用技术,于1986年10月30日全线贯通,比合同计划提前5个月,比当时国内同类型隧道施工速度快两倍到三倍,创造了隧道施工的国际一流水平。3日本大成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施工中成套应用类似工程的施工模块——工法。如在砼搅拌工艺中就采用了“砼裹石搅拌工法”,在引水隧道施工中采用“园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工法,既缩短工期,保证安全,又节约资金上千万元。1987年6月3日,李鹏总理在中国施工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国家科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施工企业认真学习鲁布格经验,深化施工体制改革。鲁布格经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工法。建设部倡导全国施工企业开发、编制工法:•1989年以(89)建施字第546号文印发《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开始在全国施工企业实行工法管理,分为企业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由此揭开了我国施工企业建立和推行工法的序幕。•1996年3月修订原《试行管理办法》,并颁发《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建建〔1996〕163号),自此,工法的编写水平和推广应用有了明显进步。5•2005年8月建设部颁发《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并将“建筑施工企业工法”更名为“工程建设工法”,确认了工法的属性,进一步推动了工法开发行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自1991年以来,国家级工法评审了11次,分别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共审定出1896项国家级工法。62.工法的定义: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短短五十七个字,却有深刻的内涵,要编制和评审工法,首先要真正理解工法定义的内涵。72、工法的定义⑴工法“以工程为对象”有两个含意:①工法的针对性,②工法的实践性,⑵工法“以工艺为核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工艺原理;②施工工艺流程;③施工操作要点。82、工法的定义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操作要点是编写工法的要点和重要内容。也是认定该工法的效能、作用和推广应用前景最主要的因素,是否建立了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制订了严密的操作措施是评审该工法的重要标准。评价工艺的先进性,就是结合技术与经济对工艺做的全面、综合的评价。9⑶工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这里有两重含意:①工法实施过程自成系统;②工法实施过程又是整个工程施工这一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化即意味着过程相互间的充分一致、协调、整合。⑷工法“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科学管理:劳动组织、预定目标、资源配置、现场制度、规范规程、绿色施工、环保措施、资料汇编以及绩效测量等;10⑸工法“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工法依托于具体的工程项目,有应用实例(3个),被证明是先进成熟的。⑹工法是“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综合配套:技术+管理+改进人、料、机、法、测、环;(5M1S)过程方法+过程结果113、工法的定性工法汇聚了过程方法和过程绩效的全部要素,而不仅仅表现其中之一或一部分。工法是对工程产品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系统方法,是能高效优质安全地完成一个或多个子过程的完整的综合施工措施。工法类似于模块,在相似工程条件下可以套用,从而得以推广应用。12工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贯彻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符合有关工程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工法必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