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1/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标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难点: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时间:。2.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代表:状元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口号:“”。3.“短暂的春天”(1)时间:期间。(2)原因:①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民竞相投资设厂。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4.萧条发展(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卷土重来。②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出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要外,还遭到的摧残。(3)代表: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总的来说还比较。它们资金,规模小,差,主要集中在部门,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知识点二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1)概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轮船、电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2)作用:方便了,促进了。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吃西餐等。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的特征。知识点一19世纪六十七年代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张謇实业救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官僚资本主义落后少技术轻工业重工业极不平衡上海武汉知识点二火车汽车人们的出行商品的流通新旧并呈、多元发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材料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2/3了一个巨大空间。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南京临时政府法令材料三:图1图2图3(1)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3)识读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4)识读材料三中的图3,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存状况。(1)周学熙、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2)民族企业家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3)近代民族工业总体落后,规模小。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探究点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一材料二:民国元年(1912年)6月22日《申报》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中国货料仿西式制用。”⋯⋯⋯⋯1911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和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3/3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李跃乾《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材料三: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特点:(1)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