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2)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通过欣赏2016春晚杂技节目《直挂云帆》引入新课,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2)师叙述:杂技演员在钢杆顶端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哪些力,这些力有什么特点。(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二力平衡的概念[试一试]学生对三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平衡木上静止的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匀速行驶的汽车”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生共同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猜想“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以及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猜一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议一议]师生通过讨论研究三种实验方案[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a.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两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其不再相等,再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木块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说明了什么?b.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将左端托盘取下,系于右端托盘下,此时木块受两个大小相同、在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同的力的作用,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分析木块要怎样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c.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变,将木块旋转一定角度,让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木块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吗?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现象及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木块受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木块受力方向(相同,相反)木块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木块受力是否平衡(是,否)12练习: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来改变拉力的大小。3、板书设计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2、二力平衡条件:等大、方向、共线、同体3、补充: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学反思:《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趣味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拔河比赛游戏,让学生在动感情趣中进入物理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