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路基施工部分:一、准备阶段1、审查承包方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督促承包商按照审查通过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施工前,督促承包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准备及施工测量、放样等工作,对全线水准控制点进行闭合校核,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3、根据现场与周边环境条件、交通状况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检查承包方制定的交通疏导或导行方案,并实施完毕。施工中影响或阻断既有人行交通时,应在施工前采取措施,保障人行交通畅通、安全。4、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依据工程需要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规定,检查承包方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等,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等试验。5、检查承包商的临时便道方案,应根据工程规模、环境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应满足施工机械调运和行车安全要求,且不得妨碍施工。6、城镇道路施工范围内的新建地下管线、人行地道等地下构筑物宜先行施工。对埋深较浅的既有地下管线,作业中可能受损时,应协调设计单位、承包方,检查承包方提出加固或挪移措施方案,并监督实施。7、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和现场环境审核承包方编制的排水与降水方案,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清理,保证排水通畅。8、在细砂、粉砂土中降水时,应采取防止流砂的措施。二、施工阶段1、路基施工时应将原地面表层的耕植土、杂填土、其他有机质土及建筑垃圾等清除干净,以上均不可以做路基回填土使用。2、填方路段的表层必须干燥,无积水现象,填土必须从路中向两边填筑,填筑时一定要保证一定的横坡,施工时如遇雨水应停止施工,而后应及时疏干路槽积水,保证路基填土含水量及密实度。3、当施工中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4、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堑、边坡开挖方法应根据地势、环境状况、路堑尺寸及土壤种类确定。2)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3)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4)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建(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并进行旁站。5)土方分层开挖的每层深度,人工开挖宜为1.5~2m;机械开挖宜为3~4m。5、弃土、暂存土均不得妨碍各类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与维护,且避开建筑物、围墙、架空线等。严禁占压、损坏、掩埋各种检查井、消火栓等设施。6、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和冻土层、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2)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6.3.9-1规定。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路床0~308.0路基30~805.0路基80~1504.0路基>1503.03)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4)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预沉量应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商定确认。5)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6)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7)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8)透水性较大的土壤边坡不宜被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所覆盖。9)受潮湿及冻融影响较小的土壤应填在路基的上部。10)在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应小于20㎝。11)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12)原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