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题为突破口,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符卓先陈广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对待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小学语文怎么考?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命题与语文教学共同步入“素质教育”与“素质考查”相辅相成的更高境界?语文命题中怎样打开语文这实实在在的基础,丰富的生活?⋯⋯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而当前语文科注重在训练中巩固,训练重复,考察内容与各年级阶段目标要求不一致,不能从单元训练出发,没有在考察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教师对课改考试评价的理念有失偏颇。“教得好不如考得好”这一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家长评价老师的工作效果的标准困扰我们,“分数决定命运”致使学校、老师片面追求分数。之后,新课程实施过程,许多人又认为为了减轻学习压力,改革评价办法,取消了分数,代之以过程性评价,模糊了评价走向,又对教学造成了影响。2、教学与考试的神形分离。语文期末试题“一卷定乾坤”,试卷内容大部分由拼音、字、词、句、阅读、作文组成,“学得好不如考得好”仅仅关注学生成绩的结果,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些试题不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单元主题要求,造成一个现象——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而让考试与教学之间形成了相互“捉迷藏”的恶性循环,让考试变成教学的一种形式监测,在考试评价的价值导向上形成负面影响。3、命题考察的随意性。要考试就要我们命题,每次命题出来,总有不足。有时是因为时间紧迫,难免出现试题偏颇;有时因为心不在焉,应付任务,疏于检查;有的老师的实在命题水准不高、把握方向不准,随便从书店里挑出一些题,凑足一百分。如何才能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思考。比如,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确定才能全面的考察处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试题各个部分(字词句段篇)如何合理搭配,才能真正全面反馈出一段时间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怎样的命题,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4、命题与考试没有科学分析。命题的意图是什么?依据什么来命题?各年段命题的内容有哪些?另外,考试之后没有对试卷分析,及时统计反馈,考试结果没有科学分析,就不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也就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命题现状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命题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命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反思、成长,还会影响大家对你的评价,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不断提高教师命题的水平,改变教师、学生的评价观,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二、实验目标:我们根据分析试卷、教材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要;在语文教学中务实地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重视词句理解和运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建立学校语文期末水平检测库。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激发教师参加研究兴趣,倡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使实验教师成长起来。2、理性分析教材、单元要求,研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要,依据考试评价指导纲要命题,初步建立学校语文学科各册终结性水平检测试题库。3、提高教师命题能力,整理数据,使教师从考试中学会分析、反思的能力。4、完善命题考试制度,合理编制试卷,促进考试评价改革,力求语文考试试题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三、实验周期1、2010年11月—2011年3月,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安排实验班及老师,,明确课题研究任务,问卷调查并写出分析报告。2、2011年1月—2012年3月,课题实验第一阶段课题开题论证,编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学习新课标,走进课堂,听课分析,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3、2012年3月—2012年7月,课题实验第二阶段依据《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征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试题,形成各年级试题库。并在一定范围组织考试实验;每学期期末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随机进行检测,并予分析,对数据对比处理,解决考试评价改革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