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10~11题。(9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6分)答案:10.(3分)B11.(6分)抒情诗句:(2分,每联1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4分)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2分)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2分)二、阅读《登岳阳楼》,完成5—6题。(5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2分)6、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答案:5、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1分)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1分)(与句意相符即可)6、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哀,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也有无以报国的哀伤(念亲、哀己、忧国三个方面各1分)三、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乙)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2.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3•“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4.请分析这两诗的不同写法。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写出了两位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B.杜诗“凭轩”句和萧诗“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D.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家国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5.C(萧诗没有抒发“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