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物象的选择与运用毛伟学习目标:学习作文中添加物象,丰富内容,提升意蕴的方法作文就是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呈现1.“醒目”的标题:暗合主旨,艺术表现2.富含“文化元素”的人事物诗语3.曲折、辩证、递进的层次安排4.精彩语言——议论文的生动、深刻的论证;记叙文的精致、精美的描写一、范文研读绿萝(2014江苏高考作文)本文的立意是: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与时俱进,在于心态。这并不新颖算不上独到,但这篇文章却成为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原因何在?因为作者懂得借助物象来写。对绿萝的生命轨迹的描述,与妈妈的生命轨迹重叠,形成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之境,而且切合题目意旨。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思考文章是做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之境”的?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里,我只认得一盆光秃秃的绿萝。据说,它也曾绿得酣畅淋漓,绿得痴迷醉人,绿得惊天动地。但,它萎败了。先是叶缘儿开始黄枯,接着是茎儿渐渐黄萎,然后,就像诺罗病毒一样,枯色扩散开来淹没了整盆原本绿得生机勃勃的叶子。我就是这时候开始关注这盆草的,它的死寂,它的沉默,它末日一般的黑都阻止我目光的游移。本以为它就这样在花期后草草结束了生命,可它没有。几场春雨一过,它好像被这气息唤醒了。阳台上紫盆里被妈妈插上了几根绿萝,“光杆司令”,长长的,挂在盆边,只有未扎根的茎与泥土相连。这春雨的力量兴许是无限的。在经过了几日浸淫后,绿萝茎儿竟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触摸,硬硬的,像宝宝的乳牙。再看那盆里,似乎都染上一层朦朦的绿色,连喘息,都能嗅到青春的生命力。都说养花随养花人的性格。我知道,这绿萝是随了妈妈的性格。记得一本书中说过,我们常常敌不过时光的翻云覆雨被摔得遍体鳞伤,我们需要守住一颗青春的心,在那里我们能够眺望梦想升起的地方。妈妈说,她很喜欢这句话。我也是。记得前些日子,妈妈突然放下她盘了已久的长发,耳边别一枝红红的玫瑰,一袭红裙站在客厅里。我放学回家,见状,惊诧。“闺女,看你妈美么?”我暗自抚额,却不得不佩服她年轻到只剩十八岁的心态。的确,尽管她已年过四十,但身为教师的她总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对智能产品,无论是正品还是山寨,其性能、报价均能信口拈来;甚至钢铁侠蜘蛛侠等各类影片的上映信息、演员情况,都能了如指掌。除却这些,最根本的还是她年轻健康的心。我知道,她也和别的中年人一样经历过悲痛、病丧甚至背叛,但在这些事情洗礼过后,她仍能拥抱美好,原谅丑陋,这样青春的心态着实难能可贵。绿萝虽老,但吐芽的生机犹在。我读懂了妈妈。描写物象特征与人物经历、境遇相合:对绿萝的生命轨迹的描述,与妈妈的生命轨迹重叠;议论抒情将物象与人物精神、品质钩联:如“都说养花随养花人的性格。我知道,这绿萝是随了妈妈的性格。”二、方法研习结合《绿萝》的研读,思考物象类别:物象作用:选择原则:运用要点:八、、•胡雨的《心静一株莲》)方的兰物象的类别草木虫鱼类。史铁生的《合欢树》;物件类。鲁迅的散文《风筝》;王朝的木筏(《袖手尘嚣》食物类。《舌尖上的中国》;不好再用的桂花糕物象的作用第一、物象可以寄托情意。第二、物象可以衬托人物。第三、物象可以成为线索。第四、物象可以揭示哲理,深化主题物象选择的原则第一、要契合人物特点。第二、要符合情境。第三、要扣住题意。第四、要注意“品质”——适当陌生、附加文化、情感意味。物象运用的注意点第一、要选取相关特征进行描写。例:丰子恺写梧桐: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梧桐,古代凤凰非梧桐不栖,梧桐与美好的品质有关;梧桐叶大,雨滴梧桐叶的声音比较大,常常与忧愁有关;梧桐生命力很顽强,贫瘠的地方也同样能生长。作者如此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