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近几年,我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过程中,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把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重视研究科技中介机构的性质类型、目标框架、服务功能、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从业标准、行业规范、评价体系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密切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目标,先后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一个面向市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现将我们的做法、体会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汇报如下:一、河南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基本情况截止2002年8月,我省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有6大群体。一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省共建立生产力促进机构95个,专职从业人员426人,资产总额2597万元。其中省中心、开封市、郑州市、许昌市4家中心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2000年8月成立了河南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现有会员227个,专家库在线各类专家2600多名。二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省共有创业服务中心16家,其中郑州、洛阳两国家高新区创业中心、郑州市创业中心等4家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中心。孵化场地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多家,孵化项目500多项,年销售收入16.5亿多元,毕业企业115家,其中有的已成长为高新区的骨干企业。三是科技咨询机构。据统计,目前全省省辖市以上工商部门注册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科技咨询机构有2000多家,专业咨询人员30000多人,年咨询收入近千万元。协会的会员单位88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除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外,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等9市(县也成立了科技咨询业协会。几年来协会每年都举办注册咨询师执业资格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有1800多人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四是科技市场。全省有市级以上技术市场约20个,建成了河南科技市场、中南建设技术市场以及漯河、商丘等8个常设技术市场,其中河南科技市场是全国中部地区的技术贸易中心,总建设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规模为全国之冠,“河南软件城”就建在这个市场内,截止2001年底,全省有技术贸易机构3101家,从业人员17.5万人,2001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和计划内科研合同3184项,总成交额28.3亿元。五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1年底在全省先后组建了14个省级工程中心,其中10个工程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2001年推广应用科研成果89项,总收入达到4287万元,辐射带动的企业已累计实现产值达到10亿元。六是科技情报机构。目前,全省共有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32个,其中独立科技情报机构17个,从业人员410人,总产总额5545.7万元,近几年,年均接待读者4万余人次,检索课题1600余个,专题咨询服务1300余次,加工数据库数据22万余条,出版图书资料和期刊近1亿字。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主要做法和成效1.服务创新主体,密切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体制创新的结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发挥职能作用。首先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集成化水平。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攻克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难关,成果转化接近90%,如省牛肉工程中心承担的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肉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开发”、“引进比利时兰白花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项目,已取得了8项成果,并已在11个试验示范县推广应用,肉牛产业化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新增经济效益2600万元、社会效益40多亿元。其次,推广高技术、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为提高全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作出了贡献。第一,涉工科技中介机构面向工业企业提供新信息、推广新技术,为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益作出了贡献。如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资产评估、企业形象设计策划(CI整体导入等系列化、综合性、全程性服务。使郑州奥克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思达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先后逐渐成长为在河南甚至全国有名的“小型巨人”企业。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消化吸收能力差的问题,中心通过共性关键技术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