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拓展VIP免费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拓展_第1页
1/4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拓展_第2页
2/4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拓展_第3页
3/4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18更新时间:2006-5-21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秦洪强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气体(a)液体(b)液体(c)实验原理NH3水水NH3溶解度为1:700HCl水水HCl溶解度为1:500CO2NaOH溶液NaOH溶液2NaOH+CO2=Na2CO3+H2OSO2NaOH溶液NaOH溶液2NaOH+SO2=Na2SO3+H2OCl2NaOH溶液NaOH溶液2NaOH+Cl2=NaClO+NaCl+H2ONO2水水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A)烧瓶潮湿(B)装置气密性不好(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D)烧瓶内未集满HCl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无法确定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L,则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②设烧瓶的体积为V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七、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拓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