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联保护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母联断路器是两条母线电气联系的纽带,一般情况下母联断路器是合闸状态,即母线并列运行。并列运行时如果一段母线上发生故障,考虑到不将故障波及到另一条母线上,要求继电保护能够快速的跳开母联断路器,并瞬时切除故障母线上的所有元件。我厂220KV的主接线为双母双分段带旁路接线,设有两个母联断路器,分别为1号母联2250开关和2号母联2260开关,经技术改造后,由原来的电磁型保护更换成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失灵起动及辅助保护装置。故障引起母联保护动作的分析某市变电站的GIS是户内SF6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三相分箱式,双母线接线,220KV出线5回,变压器出线2回。同时,220KV侧为固定连接方式,其中Ⅰ母包括1号主变、D线路和E线路;Ⅱ母包括2号主变、A线路、B线路和C线路,220KV母联开关在合闸位置。在运行中GIS内部发生过一起特殊故障,维修人员无法从外观上进行判断和检测。根据我国多年来相关经验的总结,形成母线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绝缘子表面污闪,母线TA、TV损坏或爆炸引起母线故障;母线上所连线路间隔单元出现故障,然后波及母线等。主要故障类型为单相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母线故障,大部分是因为绝缘子对地放电引起的,开始表现为单相接地故障,然后发展为相间故障故障短路。本文对此特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综合事故后装置的录波数据和报告、母线的动作行为,及正确的理论计算,藉以寻求故障点的精确位置,保障系统的快速修复。一、母差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原理。1)母联保护基本概念。做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设备,母差保护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灵敏性和快速性等优点,可以保证整个区域电网的安全。在我国电网中,母联电流比相式差动保护、电流相位比较式差动保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都曾被广泛运用过,用户普遍认为,其中比率制动式母差保护效果最好,它按分相电流差动原理构成,能够很好地适应母线运行方式、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等。2)母差保护基本原理。通过实践可以知道,母线差动保护与其它类型差动保护的区别是:母线差动保护的范围会随母线倒闸操作的进行,母线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母线差动保护的对象也由于母线元件的倒换操作而改变。故障事例是双母线接线,其原理接线图如下图。其中电流互感器TA1、TA2、TA3、TA4与差动电流继电器KD3组成,在运转中可以明确地反映母线上是否出现故障。母联保护改造方案研究依托于IEC61850通讯规约,以一次设备智能化、二设备网络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变电站,可实现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是今后变电站发展的重要方向。[1]。数字化保护作为智能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保护改造是智能变电站改造的重点与难点。数字化母线保护以其保护范围及应用条件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智能化变电站的数字化保护改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目前的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来看,智能化变电站的保护改造可分为三个部分:过程层改造、间隔层改造、站控层改造。具体工程实施时,由于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线路保护站控层与常规保护IEC61850协议站差异不大,故本文数字化母差保护改造重点介绍继电保护间隔层与过程层改造部分,不涉及站控层改造部分。2数字化母差保护改造方案比较2.1方案一:直接改造方案方案介绍:若母线接线方式为双母线接线,可通过两段母线分列运行,改造前所有间隔挂接其中一段母线,并接入传统母线保护装置,改造过程中,将所有间隔依次停电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改造后的间隔挂接另一段母线,并将改造后间隔的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直接接入数字化母差保护装置。优点:改造过程简单,接线方便。缺点:改造过程母线长期分列运行,降低了系统可靠性,且改造方案不适用于所有主接线。2.2方案二:单间隔改造方案改造前将常规交流采样与开入开出量接入DAU(模拟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进行模数转换后接入数字化10KV母联保护装置。改造过程中,已完成数字化改造间隔的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通过光纤直接接入母差保护主机,未改造的传统间隔仍通过DAU与智能终端接入数字化母差保护主机。全部间隔数字化改造完成后,数字化母差保护主机接入所有间隔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