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人民政府邳州市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汇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我市地处全省最北部,面积2088平方公里,辖24个镇、1个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1个新城区,451个村民委员会、38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78万人,为江苏省第二人口大县。2011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按照省委、徐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全市GDP完成446亿元,增长14%;一般预算收入35.08亿元,增长51.88%;新增财力3.5亿元,是前四年的总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6.4%、15%;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67位,提升了13位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别受到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徐州市1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一、项目重要背景淮河流域平原洼地地势低洼,汛期受淮河和骨干排水河道高水位顶托,排水能力严重不足,排水标准明显过低,大部分地区不足3年一遇,致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因洪致涝已成为该地区影响最深、影响面最广的灾害。资料显示,1991、2003、2007年淮河洪水造成的涝灾损失约占全部灾害损失的2/3以上。为了提高淮河流域洼地的排涝能力,改善平原洼地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对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进行治理。2007年12月,淮委编制完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2008年3月,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2010年4月,《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正式通过水利部审批并要求分期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淮河流域平原洼治理工作,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治理淮河”。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治水方针,加快2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变“邳苍洼地、洪水走廊”历史面貌,提前建成防洪、除涝、抗旱、降渍、调水等建设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推动我市水利事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二、项目建设内容国家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规划,包括我市三片洼地,分别为中运河以西洼地、邳苍郯新洼地和黄墩湖洼地。中运河以西洼地:运西地区总面积1032.8km2,其中洼地面积610.6km2,区内防洪、排涝、灌溉河道主要有京杭运河不牢河段、房亭河、小新河、车夫航道、民便河、房南河、邳洪河、彭河等;邳苍郯新洼地,包括陶沟河以东、沂河以西、中运河以北地区,其流域面积在邳州市境内833km2,该地区是沂沭泗河流域的“洪水走廊”,中运河、邳苍分洪道、沂河、总沭河纵贯全区,历史上该地区排水系统紊乱,洪涝不分,灾害频繁,苏鲁两省的水利边界矛盾不断。区内防洪、排涝、灌溉河道主要有陶沟河、运女河、西加河、汶河、白家沟、柴沟河(东加河)、三沟河(吴坦河)、老城河、小涑河、武河、沙沟河、黄泥3沟、老西加河、龙凤丫河、城河、纲河、官湖河、剑秋河、老沂河、六保河等,其中涉及山东省苍山县和郯城县跨省沟河30余条。黄墩湖洼地:黄墩湖滞洪区,总面积为353.7km2,其中我市滞洪区面积174.7km2,滞洪范围为东自中运河大堤,西至邳睢公路,北起房亭河南堤,南到民便河。区内有邳洪河、民便河、徐洪河、新塘河、双杨河、房南河、混泥沟、利民河、王圩大沟等9条河道,是我市黄墩湖地区防洪、排涝、灌溉的主要大动脉。工程规划疏浚河道25条,长293.34km;加固堤防556.7km;疏浚排涝干沟78条,长780km;维修加固涵闸263座;拆建泵站108座;新建、拆建桥梁56座。该项目将按照“五年规划,三年完成”要求,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即2012年3月开始建设,2015年3月全面完成。三、项目投资来源工程预算总投资106000万元(含利息15476万元),其中: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安排项目资本金36000万元4申请贵行贷款70000万元。该项目由邳州市润城资产经营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将用其权属2处资产预评估值143000万元作抵押保证。如按50%设定抵押值为71500万元,足额覆盖贷款本息70000万元。该项目已经列入中央及省水利建设规划,将可获70%的财政专项补助用于偿还贷款,如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由市本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补足。同时,我市每年土地出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