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质量目标及其控制、保证措施一、质量目标:合格确保质量总目标达到合格,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桩位偏差验收均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二)桩动测合格率100%,无三类桩、四类桩;(三)砼试块按规范留取、试压,统计合格;(四)所有存档资料准确、完整、清晰。二、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一)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质量是工程施工的根本,是施工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确保工程质量不仅是对业主的负责,也是对企业本身的自重,通过建立质检人员职责和完善检测手段,使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质量负责人和具体质量管理目标,严格执行公司ISO9001:2000版标准质量手册,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手段如下:1、为保证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决定调派质量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施工经验丰富,创优意识较强,有高度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优秀项目经理担此重任,公司同时调派多名技术骨干,壮大项目班子力量。建立一个由项目经理领导、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质检员基层检查的三级管理体系(如图1)。形成从项目经理到生产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2、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认真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施工全过程严格按有关质量标准进行,落实质量责任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并逐级分解质量目标,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权、利,管理层质量责任制建立后,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业层“定人员、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定安全(包括文明施工)、定报酬、定奖罚”的“七定”质量承包责任制,且与各级人员的经济收入挂钩,奖优罚劣。真正做到从项目管理班子到作业工人均有质量目标和实施计划,责任到人,落实到位。3、严格制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及质量计划,认真落实各级质量责任制,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强化“三工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法规,抓好质量控制程序,层层监督、检查、整改。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强化质量体系的运行,严格按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开展各项质量活动。1图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二是强化工序管理。工序管理是施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要点,只有各道工序符合质量要求,施工质量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在该工程的施工中,要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工序质量管理上。按照不同专业的质量特性的要求,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设立质量管理点。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确定管理点的负责人和具体管理办法使工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开展质量分析,事先制定预防措施,通过保证本工序,监督上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三工序”管理活动,使工程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工序上始终处于受控状态。4、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①编制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明确品种规格的质量要求,材料供应商应在公司确定的合格的承包方中选择,并多家比较,择优选取。②材料设备进场,严格把好进货质量关,由材料保管员复核数量、规格、型号、厂家等,质量员负责表面观感或性能检查,并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复试;对于进场设备,项目部必须组织机械管理人员对设备一一进行调试,经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杜绝伪劣产品用于施工现场。交付现场施工的各类设备、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及相关的质保资料,健全各类设备、材料的报验手续。③各种计量工具和施工设备必须定期检验,专人保管,认真维护保养,确保计量工具的准确度,使施工设备保持完好状态。④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品质管理,原材料和设备是构成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加强材料采购品质检测管理。凡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2财务组施工技术组安全组测量组质检组材料组钻机班灌注班电焊班排污班电工班普工班清障班炊事班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二)质量管理制度1、技术、质量交底制度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字确认形式,具体如下几个方面:①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督促建设及监理单位组织设计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