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祖祠,三元塔,天宁寺,西湖公园等名胜石狗:雷州半岛的远古图腾,在中原地区人们用传说中的龙来祈雨求安,但在雷州,民间却用石狗游坡求雨,可见狗在当地习俗中的重要位置。“戏曲绿洲”里的特色雷剧,雷剧是一个仅仅流传于雷州半岛、雷州方言区的的独特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州歌的基本内容就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反映雷州风貌及劳动生产内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题材。雷州姑娘歌,是雷州民俗文化的奇芭。雷州歌是雷州文化的宝贵遗产。独树一帜的雷州高跷龙舞。天。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祠依山而筑,北构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山门依屋宇三间面宽洞开而三,为硬山顶,硬山檩式结构。山门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是对雷祖降世的美丽传说及“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赞誉。二进为祠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亭,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玉(中)、李太尉(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词三殿”。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柱抬梁式梁架结构,举梁平缓,前檐廊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沿着前檐廊可从东侧殿直通西侧殿,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雷祖祠历史悠久,词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祠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三元塔公园位于雷州市雷城镇曲街4号(原雷城“南门头)东侧,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因园内有闻名遐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故名。公园大门为一座红顶,四柱,三间贴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筑。”三元塔公园“五个秀丽的大字是原广东省省长朱三元塔公园森林所题。此园分前后区两部分,前区为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后区为文物古迹风景区。三元塔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雷州推官欧阳保(江西新建人,举人)为了使雷郡形胜改观,启兴人文之风,乃倡建此塔。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元月兴工,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称“启秀塔”。后因挖塔基时发现蛇卵三只,以以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改名为“三元塔”。在380多年前建筑工具简陋的情况下,雷州人民仅用约两年时间就建成一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层古塔,至今已经经历了将近400年的风雪沧桑,雷轰地震仍岿然屹立,充分显示了雷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创造力。此塔坐东向西,楼阁式砖木结构,用棱角牙子砖和线砖互相叠涩出檐,下大上小,逐层递减,比例匀称。檐上有平台、外廊,绕以栏杆。八觚九级、内楼17层、高57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八面共嵌有23块阳雕石刻,分别为“麟趾呈祥”、“鲤跳龙门”、“狮子戏球”、“三羊(阳)开泰”、“双凤朝阳”、“喜鹊练梅”等,线条粗犷,形态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为明代石刻珍品。每层设真、假门,呈圭角形。真门对开相连通,利用塔壁为阶梯由下而上,穿过塔心室,绕平座(塔廊)、南入北出、东进西升、盘旋而上,可达极顶。三元塔建成后,雷郡形胜大为改观,“鼎峙琼南添一指,联翩雁字豫题名”。后来“雁塔题名”成为雷阳八景之一。古往今来,不少骚人墨客、名宦显贵慕名登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明代海北南守道蒋光彦(福建晋江人,进士)有诗赞道:高刹峻?蚨缺炭眨?海天新榜蕊珠宫。1979年,此塔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重修。天宁寺天宁寺位于雷州城西湖路,又称“天宁寿禅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全寺屋舍50多间,占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