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效教学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改革有效教学在我们的耳边并不陌生,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谈有效教学,评课说课的时候都在说着课堂有没有效果。下午钱志亮教授一上午的讲座《有效课堂从哪里来》让我觉得是种享受。倒不是他的讲座内容有多吸引人,而是他现实说法,用自己独特的授课艺术向大家传达他的课堂就是有效教学。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没有觉得累,而是加度地和老师一起活动,一起思考,一起收获。他的抑扬顿挫,丰富的体态语言,逗得大家一片欢笑。这样的课堂不是有效课堂还是什么呢?由此我想到了:钱教授不管教小学,还是教高中,都是个有魅力的老师,都一样吸引人。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听老师讲,其实也许真的是我们老师出了问题呢!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学生的标志是什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县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课堂改革了就不提有效教学了吗?其实哪一种课堂或教育改革,教学的有效性是重心所在,学生的“高认知与高参与”缺一不可。误区之一:缺乏高认知的高参与,表现为:对话变成回答;有活动却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课堂有温度而无深度;有探究之形,无探究之实;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却忽视教师的精神价值引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误区之二:缺乏高参与的高认知,表现为:知识和技能出现“缺位”;过程和方法出现“游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出现“标签化”;生本课堂的推进,最终是有效,不管各校发明的哪种“新奇”的模式,有效是根本,核心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与认知度,在这两个点上考虑问题,参与徒表面的“从众”性的跟风,是在浪费学生与我们的时间,高认知不是建立在传统经验的“师讲生听”,它的有效率为5%,而教别人有效率为95%,高认知需要高参与。我校课堂的主导模式是“三模小组化”,其模块应用还是要理性分析认知与参与的统一、整合,改革不是标新、不是降低认知、而是要用好“学习金字塔”理论,在高参与和高认知统一思路,人为的、刻意于一个侧面都有问题,贻误的是可爱的学生。评价一节好课到底有什么标准,一看兴趣,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二看信息,一节课里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三是冲击力,学习能带给学生多方面的如知识结构、人格魅力的影响;四是互动,我们的课堂有共同参与吗?有质疑解答吗?有补充辩论吗?最终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评课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