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教学设计罗田县三里畈镇双庙小学丰德义教学内容: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太阳与地球地质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探究完太阳与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关系后,进行学习的。通过探究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更为丰富。课本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地球上的物质变化现象;第二部分认识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第三部分认识由太阳热量引发的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2、运用查阅相关资料和考察的方法,了解地球的物质有哪些变化的现象;3、在查阅、搜集、考察等活动中,意识到太阳与地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4、能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5、在了解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活动中,产生较浓厚的兴趣;6、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教学重难点:理解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教学资源及准备:1、水三态变化、岩石风化和风的形成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2、自制课件。3、酒精灯、钳夹、大理石、水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与地球上的生物有密切关系。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没有了太阳,植物能够生存下去吗?为什么?2、假如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的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知道太阳与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学习太阳与物质的关系做好铺垫。(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其他物质的变化与太阳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三)新知探究:1、指导学生列举地球上的物质变化现象(1)提问:我们学过或看到了哪些物质变化的现象?你所想到的这个现象有什么根据说它是物质变化现象?(2)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黑板上列举的各种物质变化现象,提出给这些现象制定分类标准的要求。(4)学生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后汇报。(5)教师引导大家选择按照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这一标准分类,并阐述分类结果。(6)提问:按照是否产生新的物质给这些现象分类,那些没有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有怎样的共同特点?(7)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这些现象都是形态发生了改变这个角度进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经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分类,让学生知道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2、认识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1)提问:这些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这些物质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这些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有哪些现象与太阳有关系呢?如果这个现象与太阳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落脚到关注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和风的形成。(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这些现象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5页的方框里。(6)教师简要讲述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和风的形成,并小结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如:水的蒸发、风的形成等来引导学生了解太阳与这一变化的内在关系,使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变化离不开太阳。(四)实验验证(1)提问:联系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大理石变得松软了?(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3)提问:如要知道热胀冷缩能否使岩石改变模样,怎样设计实验?(4)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适时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6)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7)提问:这一实验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加热的岩石相当于什么?)(8)学生汇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