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认钟表:时、分、秒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对大月、小月的知识有所了解,也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一年的天数,但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经验有不同,他们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由于每个学生经验不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水平的差异,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应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化知识。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回答课本46页四幅图的具体时间,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一个拳头法和两个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通过对2004年和2005年二月的比较,来解决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并根据这个月份的天数来区分平年和闰年;在教学平年、闰年在公历年出现的规律时,教材呈现了1993~2004年连续12年的二月份的月历,让学生从中找到闰年,探索出通常“四年一闰”“公历年分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的规律等等。课后不足之处:虽然课前有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自己家人的生日和准备年历表,但很多学生未准备好年历表,个别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全班有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哪一年申奥成功,个别学生不知道中华人华共和国成立于是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