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这堂课实际上是我课题研究的一个展示,因为,在设计之前,我曾经思考: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活动当作是师生间进行的一种相互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当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激发动机—指导学法—发展迁移;学生是:引起兴趣—内化知识—创新应用,两者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于是,我设计课程的初衷便由此而出。一、多媒体演示面对学生平时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内容,教师如何刺激其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呢?动画课件是个好办法,它具体形象地展现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放松了他们的身心,能更好地投入到下面的教学环节之中。二、指导学法,内化运用在字词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字词。如:加部首法、去部首法、换部首法、形声识字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何理解词意呢?除了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之外,还教给学生这样几种方法:换词,反义词,举实例,做动作,说句子等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规律,懂得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这个阶段的活动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拔,发挥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可是,令我失望的是,这一课没有创出新意,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如常态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激发教学的涟漪,教学过程如预设期望所至,少疏漏而无生成。我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认读、扩展组词、仿写练写。诚然,会认会写是每一位语文授课者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但我以为,这只是对生字教学的最基础的目标。语言学会了,是用来交流的,那么生字的学习也应该以运用交流为目标。同时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思维,而生字中蕴涵着许多思维,如何机智运用好生字,变简单的生字教学为有效的思维训练,如此才能将识字教学变得富有变化性。我尝试了将识字教学中注入思维训练,可是,在展示课上,思维训练没有突现,孩子们识字能力还是浮于表面,我过于重视多种识字方法的掌握和展示了。课后我认为,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学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已不再是重点,重点是将生字归类标记,巩固识字方法。经过反思,还有一点遗憾就是以往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民主性不是一堂课就能形成的,教与学是处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地位,造成了语言交际的心理障碍,这就是大大影响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要实施“互动式”教学,首先得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设一种有利于互动的人际环境。培养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成功意识,使之产生情感的交融和合作的热情,使“互动”成为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动机,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增强了教与学的信心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