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我心中的语文》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积累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了解阴晴冷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复习广告的定义、分类等广告知识,发现和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理解、欣赏广告语。3、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供帮助。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气象物候》【基础复习】1、《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2、检查背诵:背诵专题中的四首古诗。3、分析四首古诗:《塞下曲六首》(其一)(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答: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再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凉州词》(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从文学角度讲,“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塞下曲》(4)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塞下曲》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答: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惠崇《春江晚景》(其一)(5)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春江水暖为什么一定要说“鸭先知”呢?答: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比水中鱼敏感。也有人认为,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鸭自然就“先知”了。4、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诗句呢?成语示例:春暖花开雨后春笋春华秋实春生夏长谚语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临;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诗句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强化练习】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泰州中考语文)A:B:2、本学期,建丰中学九(2)班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加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学海撷趣】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选自吴功正《阿里山纪行》)②、【实践探究】近年来,我们时常听说,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联系“气象物候”专题知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