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阅读有关材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港澳台问题来历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祖国统一的相关资料。【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教学难点】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投影播放《七子之歌》FLASH动画。)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么,歌曲中的“七子”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投影展示《时局图》。)请大家结合《时局图》回忆一下,“七子”是怎样离开“母亲”的怀抱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重点回忆港、澳、台地区,最后用幻灯片归纳。)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从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中思考答案。)专心爱心用心1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一般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哪些方法呢?我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此问题引入正题。)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系列条件不成熟,统一问题被暂时搁置。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投影展示材料)学生活动学生观看FLSASH动画后,回答相关问题。(用动画创设情景,同时揭示本课主要内容,起到点题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回忆相关史实。(古代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学生较陌生,应加强引导。)学生指出: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而港澳问题是外交问题。学生指出:一般会通过外交或武力解决。学生讨论,学生一般会从当时中国的国力、国内的政治状况、外交环境等方面列举一些史实。(对于有道理的观点教师应予以肯定。)学生阅读材料,在教师引导下作答:1、由“解放台湾”转变成“和平统一祖国”方针。2、原因:(1)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进展。(2)国内安定团结,和平统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3)党中央从大局出发,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和平统一的方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结合材料分析其内涵又是什么?教师归纳概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好办法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