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科目:生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一、教学内容分析由于第1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毕竟细胞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和亲自作实验来体验细胞的存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但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资料分析中的试验动态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激活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细胞膜的功能它的边界是什么?回顾初中所学细胞知识作出回答。2、结合初中所学细胞的知识,说说细胞膜的功能。指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功能(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涉及不深,教师应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周围环境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什么样的物质可以进出细胞,早在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科学家就对此做了探索。呈现资料: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设问,从资料中得出什么结论?作出回答:膜是由脂质构成的。然而,这仅是推测,怎样才能证明它的对错呢?学生讨论回答:提取和鉴定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和细胞的其它结构分离开。引导学生分析:应该选用什么细胞,采用什么方法获得细胞膜?(提供备选的细胞,帮助学生分析选择。):因为人和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用红细胞做实验材料。细胞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得到细胞膜。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提供从现象中发现探究的线索。从分析成分入手去了解结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实验材料和仪器,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科学家将制备的细胞膜进一步提纯、分析,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脂质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成分是怎样构成细胞膜的?科学家进一步构建细胞膜的模型。呈现资料:1、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请结合资料,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构成细胞膜的。对各组构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进行评价。讲述罗伯特森提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呈现变形虫运动的动态图画和模拟细胞生长的动态图画:设问,请观察细胞的活动,想想细胞膜是静止的吗?观察图画,讨论分析:细胞膜不应是静止的,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应该是可以运动的,才有利于细胞完成各项复杂的功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