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一)——理清节析人物一、教学目标:1、小说阅读中有关故事情节的相关考点及常见题型,答题方略。2、小说阅读中有关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常见题型,答题方略。二、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扫描1.理情节(理清叙事线索,概括故事情节、梳理情感脉络。)2.析人物(抓住人物描写,分析性格特征,判别主人公并简述理由。)3.说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作用)4.读标题(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5.赏句段(开头、结尾的妙处,情节安排的恰当及结构上的作用。6.品语言(赏析重点词句,分析修辞,品味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7.明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8.探究表达(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根据要求合理想象。)(二)理情节(理清叙事线索,概括故事情节、梳理情感脉络。)1、回顾小说中有关故事情节的知识点。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①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②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及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点击中考例1:2014年广东卷《怯懦》第一题: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北京)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谋面发展(话吧)1、高潮(礼堂)2、例2:2011南金卷《雪地烤红薯》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例3:2015,扬州中考模拟《那一团瑟瑟发抖的暖》19、围绕“瑟瑟发抖的暖”,文章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小结:以上题目都是属于“情节概括”类型的“故事情节概括”题型模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梳理)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解题思路:①、概括前要理清小说结构,寻找小说线索,抓住小说场面②、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尤其是“做何事”不能省。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避免前后情节的互相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点击中考:例1:2014上海卷《列车上》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例2:2015南京卷《童年》节选从上文和其后的情节来看,一卢布事件给“我”带来了哪些后果?小结:以上题目都属于“故事情节的作用”类型的题型模式还有:①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最大特点),是做简要分析。②作品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设置“XXX”这个内容(情节)?③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否合情理(有何妙处)?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④为什么小说不惜笔墨介绍“XXX”内容。解题思路: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前后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3、小试牛刀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