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明晰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目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重点难点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教学准备ppt,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学生预习并完成《世纪金榜》中相关内容。教学流程由初中学习细胞质的知识层次引入,细胞器最早是由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小的反光点而被发现的。以问题启发学生:一些学生已经看过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除了看到细胞核以外,还看过那些有形态的结构?细胞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多的生理功能,(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分泌,保持形态,运动等)都是依赖各种复杂的细胞器互相配合而完成的。展示图片,简单讲解几种细胞器及其分工:线粒体(旁栏部分);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再展示动物、植物的亚显微结构图片,提出问题,还能找到哪些细胞器。表格总结细胞器及其功能(补充双层膜、单层膜;提醒学生注意细胞结构与功能适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以蛋白质的分泌为例子,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核酸的指导下,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内质网中连接成肽链,并初步进行折叠和包装后,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上,蛋白质被进一步修饰和包装,再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膜内侧,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有线粒体提供的能量。P49图,许多细胞器都有膜的结构。这些膜都互相作用和联系的。引出生物膜系统的名词。再次回顾蛋白质合成分泌,强调生物膜系统的工作方式。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每种功能让学生尝试举出例子。功能一:维持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例子:细胞膜、叶绿体的膜等);功能二: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生物膜提供了广阔的反应面积(例子:叶绿体、线粒体);功能三:隔开各个细胞器。人工血液透析的原理。科学家故事(可以提到前面细胞器之前讲),强调几个科学家分别的成果是什么:克劳德:差速离心法;德迪夫:发现溶酶体:帕拉德: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动态研究细胞。(本部分也可以在讲细胞器前进行)几种细胞器名称、功能、结构;细胞器如何互相配合完成产物分泌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本节小结做课后练习作业或练习设计课堂完成教材后练习,课外完成《世纪金榜》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2.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见附表)分布形态结构特点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扩大了内膜面积,基质和内膜上有许多种与有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氧呼吸有关的酶,含有少量DNA。绿体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等。双层膜,内有许多类囊体,叶绿素等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类囊体和基质中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含有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化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结构,内有腔。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及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中不明显。储存物质,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溶酶体动植物细胞。消化车间。核糖体动植物细胞。附着在内质网或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具有膜结构,椭球形颗粒小体。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在核附近。不具有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3.细胞质基质:A、成分;B、功能。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课后反思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实验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