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一中学高中人民版必修2历史: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课标要求】:诠释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重要历史概念;掌握对外开放特点、作用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掌握上海浦东开放区的条件、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和认识“走出去”战略。【自主学习】:1、简述经济特区的含义和特殊性。2、简述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范围和作用。3、简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4、简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格局、特点、作用叙述。)1【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请回答:(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2)决定1979年春天巨变的重要会议是什么?(3)“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表明经济特区有什么作用?(4)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练习】22、下列哪一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A、珠海B深圳C汕头D海南3、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行使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4、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主要目的是:()A、抢先实现改革开放B、为内地经济建设服务C、慢慢过渡为经济特区D、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5、下列连线处于同一个时期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环渤海地区的开放B、长江三角洲的开放——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D、沿海港口城市——浦东的开发和开放3